时间: 2025-04-24 08:41:2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7:43:23
成语“地棘天荆”由“地棘”和“天荆”两部分构成。字面意思是地面上长满了荆棘,天空中则布满了荆棘。这一成语比喻环境恶劣、困境重重,形象地描绘了生活或环境中遇到的种种困难。
“地棘天荆”并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或文学出处,但它反映了**古代文学中常见的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和对人生态度的思考。荆棘常被用来比喻艰难险阻,暗示人生的苦难与挑战。
该成语可以广泛用于不同的语境中: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地棘天荆”在特定文化背景中,反映了人们对生活艰难的共鸣。尤其在传统文化中,面对困境的坚持与奋斗被视为美德。在现代社会,虽然环境有所改善,但仍然存在许多社会问题,这个成语的适用性依然存在。
该成语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沉重与无奈,但同时也蕴含着希望与坚持的力量。它提醒我们,面对困境时,保持勇气与信念至关重要,能够激励人们继续前行。
在生活中,我曾经历过一段困难时期,工作上遇到了许多挑战,那时我常常用“地棘天荆”来形容自己的处境。这个成语不仅帮助我表达了内心的感受,也激励我在逆境中努力寻找解决方案。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运用“地棘天荆”:
深林荆棘绕足行,
天际云烟隐路明。
虽有地棘天荆阻,
心中志向永不轻。
在这首诗中,成语用来描绘困境中的坚持和希望。
在英语中,可以用“thorny path”来表达类似的意思,意指艰难的道路。不同文化中对困境的描写方式有所差异,但大多数文化都能理解面对困难时的坚持与努力。
通过对“地棘天荆”的学,我深刻理解到,成语不仅仅是语言的表达,更是文化与情感的承载。在语言学中,理解成语的深层含义有助于更好地沟通与表达,提升语言应用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地棘天荆谁管得,此身权寄水云邨。
清·方文《宋遗民咏·赵子固孟坚》:“地棘天荆中,斯道几废弃。”
清·黄宗羲《与李郡侯书》:“地棘天荆,公其为吾两人之地主乎?”
明·陈子龙《秋日杂感》诗:“地棘天荆谁管得,此身天地一浮萍。”
唐·沈佺期《赦到不得归题江上石》诗:“少孺封前烈,长亭泣地荆。”
《南史·王僧辩传》:“地棘天荆,几悲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