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8:43:5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2:52:38
“握发吐哺”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握住头发,吐出食物。其基本含义是形容一个人对人才的渴求和重视,愿意为了人才而放弃自己的饮食和休息时间,表现出一种急切和真诚的态度。
该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左传》中的一个典故。春秋时期,晋国的国君晋景公对人才非常重视。在一次宴会上,他看到有一个人手握头发,正在吃东西,便询问其缘由。那人解释道,因他担心人才流失,宁愿放弃饮食,随时准备招揽人才。这个故事体现了领导者对人才的重视和渴望,因此成语“握发吐哺”由此而来。
“握发吐哺”常用于形容领导者或组织对人才的渴求和重视。在文学作品中,常用来表达对人才的急切期望;在日常对话中,可以用来描述某个人对他人才能的欣赏。在演讲中,尤其在谈及人事管理和人才战略时,也常引用这一成语,以强调重视和吸引人才的重要性。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对人才的重视反映了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历史上许多统治者都以“握发吐哺”的态度来吸引人才,促进国家的繁荣。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依然适用,特别是在企业管理、政治选拔等领域,强调了对人才的重视与珍视。
“握发吐哺”这个成语带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联想,体现了对人才的崇高敬意和期待。它激励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断追求优秀,渴望成就。同时,它也让我反思在团队建设中,如何更好地吸引和留住人才。
在我参与的一个项目团队中,团队领导始终展现出“握发吐哺”的精神,积极倾听团队成员的意见和建议,甚至在深夜也在为项目的进展而忙碌。这种态度极大地鼓舞了团队的士气,使我们在项目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表达:
手握青丝吐哺声,
求贤若渴心似火。
英雄相聚挥豪情,
共筑梦想不问夜。
在英语中,没有直接对应的成语,但可以用“desperate for talent”或“eager to attract talent”来表达相似的意思。西方文化中也重视人才的管理,但通常会通过更多的制度和机制来体现这一点,而不是通过成语来传达。
通过对“握发吐哺”的学,我认识到人才在任何组织和社会中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思考领导力和团队建设时,更加关注如何吸引和珍惜人才。在未来的学和工作中,我会努力将这一理念贯穿其中,促进个人与团队的发展。
《南史·王弘传》:“弘既人望所宗,造次必存礼法,凡动止施为及书翰仪体,后人皆依仿之,谓为王太保家法。握发吐哺,风流斯在。”
《晋书·张华传》:“华性好人物,诱进不倦,至于穷贱候门之士有一介之善者,便咨嗟称咏,为之延誉。故握发吐哺之日,门不停宾。”
《三国志·魏书·王粲传》:“昔周公一言而善,士倾耳;握发吐哺,天下归心。”
《韩诗外传》卷三:“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史记·鲁周公世家》:“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西周时期,周成王继承父亲的遗志,分封诸侯,他封伯禽为鲁侯,周公向兄弟伯禽祝贺,说:“你以前是鲁国的有名能士,你到任后不要忘记你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现今成王的叔叔。你要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爱惜人才。”
陛下~之日,宵衣旰食之辰,士无贤愚,咸宜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