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5:37:4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2:52:24
“插翅难逃”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插上翅膀也无法逃脱”。它用来形容在绝境中无法逃脱的状态,意指即使具备逃跑的条件,面对强大的束缚或困境,依然无法逃离。
该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寓言故事或文学作品。在《庄子》中有类似的表达,强调在面对困境时,哪怕有再多的优势或条件,也难以实现逃脱。成语中的“翅”象征自由与逃避,而“难逃”则强调了困境的不可逃避性。
“插翅难逃”常用于文学作品中,尤其是在描述人物面临困境、无路可退时。例如,在古代小说中,常用来形容被困境追逼的英雄角色。在现代日常对话中,这一成语也可用于形容某人面临重大责任和压力,而无法轻易摆脱的状态。
在**文化中,逃避和责任常常是对立的主题。“插翅难逃”反映了个人在社会、家庭、事业等多方面压力下的无奈与挣扎。在现代社会中,面对快速变化的环境和激烈的竞争,这一成语的适用性依然强烈,成为表达个体无力感的有效工具。
“插翅难逃”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压抑和无奈,令人联想到困境中的挣扎和抗争。这种情感常常会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使人更关注问题的解决而非逃避。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因为工作压力太大,感到“插翅难逃”。面对繁重的任务和截止日期,我觉得无论多努力都无法完成。这让我明白,有时候面对困境需要寻求帮助,而不是孤军奋战。
在一首诗中,我尝试融入“插翅难逃”的意象:
夜幕低垂,孤影徘徊,
心中蔓延无尽惆怅。
插翅难逃,梦里星河,
唯愿挣脱这世俗羁绊。
在英语中,类似于“插翅难逃”的表达可以是“caught in a trap”或“no way out”。这些表达同样传达了被困在某种境地中的无助感,但在文化背景和使用*惯上可能略有不同。
通过对“插翅难逃”的学,我认识到这一成语不仅在语言表达上具有丰富的内涵,也在心理层面上反映了人们对困境的理解与应对方式。在学语言的过程中,掌握这样的成语有助于提高表达的深度和细腻度,使我在交流中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
插上翅膀也难逃走。比喻陷入困境,怎么也逃不了。
《金瓶梅》第五十三回:“西门庆道:‘这厮插翅难逃,只除非把他关在房里。’”
《西游记》第二十七回:“行者道:‘这厮插翅难逃,只除非把他捆在树上。’”
《红楼梦》第九十七回:“宝玉道:‘这厮插翅难逃,只除非把他锁在屋里。’”
《水浒传》第六十一回:“吴用道:‘这厮插翅难逃,只除非杀了他的头领。’”
《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孔明曰:‘吾有一计,使周瑜插翅难逃。’”
重耳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