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6:52:1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8:12:01
成语“大败而逃”字面意思是“遭遇了大败后逃跑”。它的基本含义是指在战斗或竞争中,遭受了严重的失败,并不得不迅速撤离。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一种尴尬或羞辱的失败状态。
“大败而逃”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战争的历史背景。在**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战役中,败军的士兵常常因敌强我弱而选择逃跑。尽管具体的典故不一,但该成语体现了古代战争中常见的失败情形,尤其是在描述战斗的文学作品中也时常出现。
该成语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广泛:
同义成语:狼狈而逃、落荒而逃、败走麦城
反义成语:胜利而归、凯旋而归
在**传统文化中,战斗与失败的故事常常被用来教育人们吸取教训,增强勇气和智慧。成语“大败而逃”也反映了对于失败的警示和反思。在现代社会中,这一成语仍适用于各种竞争场合,如商业竞争、体育赛事等,提醒人们面对失败时应有的态度。
“大败而逃”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失落、羞愧和不甘。它反映了面对挫折时的无奈和痛苦,常常伴随着对自身能力的怀疑和反思。这样的情感反应促使我们在面对挑战时更加努力,不轻言放弃。
在我的生活中,曾参加过一次学校的辩论赛,因准备不足而在比赛中遭遇失败,感觉就像是大败而逃。这个经历让我意识到,预先准备和认真对待每一次挑战是多么重要。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运用:“风卷残云,战声如雷,敌军大败而逃,我心却如影随形,勇气不再。”通过将成语融入诗歌中,能够传达出一种挣扎与反思的情感。
在英语中,可以用“defeated and fled”来表达类似的意思,虽然语法结构不同,但所传达的含义相似。不同文化中对失败的看法也可能影响人们使用这一表达的方式和频率。
通过对成语“大败而逃”的全面分析,我认识到它不仅仅是描述失败的简单词汇,更是对失败的深刻反思和对勇气的召唤。在语言学*与表达中,理解成语的丰富内涵有助于提升我们的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那庞集亲自领兵追来,被我姑嫂两个与庞家血战山坡,杀得他兵残将损,大败而逃。
《战国策·齐策一》:“齐师大败而逃,燕师追之,至于临淄。”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师大败而逃,楚师追之,至于城濮。”
《资治通鉴·汉纪·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大败而逃,至华容道,几为关羽所擒。”
《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大败而逃,至乌江,自刎而死。”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操大败而逃,士卒多溺死。”
敌人被打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