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27:2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2:13:34
“乔模乔样”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以乔木的样子来模仿”,引申为形容某人或某事的外表、表象非常华丽、夸张,但实际上内涵、实质却并不丰富,常带有贬义。
“乔模乔样”源于**古代对乔木的崇拜和象征,乔木一般指高大挺拔的树木,象征着气势磅礴、威严庄重。成语的具体出处并不明确,但常见于文学作品中作为形容词使用,强调表面华丽而内在空洞的现象。
该成语常用于日常对话、文学作品以及演讲中,尤其是在批评某些人或事物时。例如,当形容一个华而不实的建筑、奢华但无实际用途的物品时,或者在评价某些人只注重外表而忽视内在修养时,都可以使用这个成语。
同义成语:华而不实、空中楼阁
反义成语:朴实无华、内外兼修
在现代社会中,“乔模乔样”可以反映出对表面繁华的质疑,尤其是在消费主义盛行的今天,人们越来越关注实质性的内容而非表面的华丽。因此,这个成语在现代社会中具有一种警示意义,提醒人们要关注内在价值,而不仅仅是外在形式。
使用“乔模乔样”时,常常伴随一种失望和批判的情感,提醒人们不要被华丽的外表所迷惑。这种情感反应促进了对表面和内在的思考,影响我们的判断和表达。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看到一个朋友购置了一辆看似奢华的汽车,然而其性能却相对普通。我对这种现象感到失望,于是用“乔模乔样”来形容他的选择,提醒他在追求外表的同时,也要注重实用价值。
在一首诗中,我尝试使用“乔模乔样”:
繁花似锦映朝阳,
乔模乔样掩真香。
欲寻内蕴需细察,
非是表面故自扬。
该诗表达了对表面繁华的审视与对内在真实的追求。
在英语中,有类似的表达如“all show and no substance”,强调事物表面上的光鲜亮丽而缺乏实质内容。这种比较显示了不同文化中对表面与内在关系的关注和反思。
通过对“乔模乔样”的学,我认识到在表达中,不仅要关注用词的华丽,更要深入内容的实际。这一成语的理解与运用,帮助我在语言学中更加注重内在的真实与价值,提升了我的表达能力。
梳个纵鬓头儿,着件叩身衫子;做张做势,乔模乔样。
《聊斋志异·阿绣》:“阿绣乔模乔样,不肯相见。”
《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杜十娘见了,乔模乔样,不肯下船。”
《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那花魁娘子,乔模乔样,不肯出来相见。”
《儒林外史》第二十回:“那妇人乔模乔样,都是你教的。”
《红楼梦》第五十七回:“宝玉听了,忙把黛玉推开,说道:‘你这乔模乔样的,我可不认得你。’”
穿一件周正衣服,换一副斯文脸,再~地装个阔公子——你们就认不得自己祖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