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01:29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7:01:28
“否终则泰”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否定的事情结束后,就会迎来亨通的局面”。基本含义是指在遭遇困境或不顺时,最终会迎来转机或好转的局面。该成语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哲学,强调了困境的暂时性和希望的可期。
“否终则泰”出自《周易》中的《否卦》。在《周易》一书中,否卦象征着阻滞与否定,而泰卦则象征着亨通与顺畅。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哲学中对阴阳变化的深刻理解,强调了相对状态的转化,即“否”与“泰”之间的辩证关系。
“否终则泰”可以在多种场合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否终则泰”强调了古代**哲学中的辩证思维,指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之中。在现代社会,这种思想仍然适用,尤其在面对压力和挑战时,鼓励人们保持信心与耐心,期待美好的未来。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一种希望与鼓励的情感反应,提醒我们在困境中不要放弃,坚信未来会有好的转机。它也激励人们在面对挑战时保持积极的心态。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面临职业瓶颈的时候,我对未来感到迷茫。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与调整,我终于找到了新的方向。这个过程让我深刻体会到“否终则泰”的真正意义,困境并不是终点,而是转变的开始。
在小诗中可以这样表达:
“阴霾虽重,心不弃,
否终则泰,路自明。
风雨过后,阳光照,
携梦而行,步履轻。”
在英语中,可以用“Every cloud has a silver lining”来表达类似的意思,强调每个困难中都有希望的一面,虽然文化背景不同,但传达的情感与理念是相似的。
“否终则泰”不仅是一句古老的成语,它在现代生活中依然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提醒我们在遭遇困境时,保持坚定的信念,积极面对生活的挑战。这种辩证思维的方式对我在语言学*和表达中都起到了积极的影响,鼓励我在困惑时寻找转机。
时过于期,否终则泰。
《资治通鉴·汉纪·汉纪五十六》:“否终则泰,泰极则否。”
《后汉书·郎顗传》:“否终则泰,泰极则否。”
《汉书·王莽传下》:“否终则泰,泰极则否。”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否终则泰,泰极则否。”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否终则泰,泰极则否。”
夫~,屯极则亨,若日月之回环,犹阴阳之报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