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03:07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0:13:04
“暗度金针”是一个成语,其字面意思为“在暗中用金针穿透”。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一种隐秘的、巧妙的手段或策略,通常指在不被人察觉的情况下采取行动,以达到某种目的。它可以引申为暗中进行某种工作或计划。
“暗度金针”出自《后汉书·王允传》。故事中,王允为了除掉宦官董卓,巧妙地设计了一场阴谋,令董卓中计。这个成语的核心在于“暗度”,强调了隐秘和智慧的策略,以及在复杂局势中采取的果断行动。
“暗度金针”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智慧和策略被高度重视,尤其是在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问题时。“暗度金针”体现了这一点,强调在面对挑战时,往往需要运用巧妙和隐蔽的手段。现代社会中,尤其在商业竞争和政治斗争中,该成语依然适用,提醒人们在复杂环境中保持警惕和智慧。
“暗度金针”带给我的情感反应是对智慧和策略的敬佩。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巧妙应对的人。这个成语也让我意识到,有时在生活中,适当的隐秘和策略会比直接的对抗更有效。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个情况:在团队项目中,有一位同事总是暗中策划,最终成功推动了项目进展,而我们并不清楚他具体采取了哪些措施。后来看他成功后,我才领悟到“暗度金针”的智慧。
在一个故事中,可以这样描述: “在这个充满阴谋的王国里,聪明的女主角就如同一位巧妙的刺客,暗度金针,利用每一个机会,悄然改变了王国的命运。”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under the radar”,意指低调行事,避免引起注意。在不同文化中,隐秘的策略往往被视为智慧的体现,但也可能因文化背景的不同而有不同的道德评价。
通过对“暗度金针”的学*,我深刻理解了隐秘策略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能够更加灵活地运用智慧和策略。
见唐·冯翊子休《桂苑丛谈·史遗》。传说有名叫郑采珠的姑娘,七夕祭织女,织女送她一根金针,从此她刺绣的技能更为精巧。
《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王安石暗度金针,将那难题一一破解,令苏东坡佩服不已。”
《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秦重暗度金针,将那油桶做得精致,生意越发兴旺。”
《儒林外史》第二十回:“他暗度金针,把那书上的字,一个一个都记得烂熟。”
《聊斋志异·阿绣》:“生暗度金针,绣成一凤,翎羽生动,宛若飞翔。”
《红楼梦》第五十四回:“宝钗笑道:‘你们只管闹,我这里暗度金针,看你们怎么着。’”
日本政府,向来主张~,我国虽尚守中立,未曾加入协约团体,但日本如此举动,本使也很不赞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