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2:46:35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1:31:21
成语“歪歪斜斜”由两个“歪”和“斜”组成,字面意思指的是不正、不直的状态,形容事物的倾斜、扭曲或不规范。基本含义是指事物的形态不正,或者比喻做事不规范、不严谨。
“歪歪斜斜”并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或文学出处,但其结构简单明了,常用于形容不整齐、不规范的状态。在古代文学中,类似的表达方式常用于描写景物或人的形态特征。
该成语可以广泛应用于文学作品、日常对话、演讲等场合。例如:
在现代社会中,“歪歪斜斜”不仅可以用于形容物体的状态,也可以引申为对某种行为或态度的不认可,反映出对规范性、严谨性的重视。在某些文化中,规矩和整洁是重要的美德,因此这个成语在这些文化中可能会更加频繁地被使用。
“歪歪斜斜”给人的情感反应多是轻松或幽默的,尤其是在形容小朋友的画作时,往往会让人联想到天真的创意和童趣。它也可能引发对不规范行为的反思,提醒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保持严谨。
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我曾经写过一幅字,结果字迹歪歪斜斜,虽然当时觉得有些沮丧,但后来意识到这也体现了我的个性和风格,反而让我在创作中更加放松。
在一首小诗中,可以这样表达:
春花开得歪歪斜斜,
似孩童嬉戏时的画;
无拘无束展笑颜,
恰似梦中无边霞。
这样的使用展示了成语的灵活性和表现力。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rooked”或“askew”,它们也可以用来形容事物的倾斜状态或不规范的行为。不同文化对这种不规整状态的接受度和表现方式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对“歪歪斜斜”的全面分析,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仅是对形态的描述,它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有助于我们理解事物的多样性和个性。在日常交流中,适当地使用这个成语,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和形象。
面前摊一本青格子,歪歪斜斜写着草体字的书,书旁边供着一个已出椟的木主。
《儒林外史》第十五回:“范进歪歪斜斜地站在门口,一脸茫然地看着四周。”
《聊斋志异·聂小倩》:“宁采臣歪歪斜斜地走在山间小道上,心中满是疑惑。”
《西游记》第二十回:“孙悟空歪歪斜斜地坐在石凳上,一手托着下巴,若有所思。”
《水浒传》第三十回:“武松歪歪斜斜地走回酒店,脸上满是疲惫之色。”
《红楼梦》第五回:“宝玉歪歪斜斜地坐在椅子上,手里拿着一本书,眼睛却望着窗外。”
他的字写得~,让人难以辨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