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1:53:5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8:52:22
成语“衣不及带”字面意思是穿的衣服不能及到腰带,形容衣着简陋、贫困或境况窘迫。它通常用来比喻生活艰难、物质条件不足,或比喻人们在某些方面的不足。
“衣不及带”出自《左传》,原文是“衣不及带,食不果腹”,强调人们的生活困苦,连基本的衣食都无法保障。成语的形成与古代人们对衣食的重视有关,反映了社会的经济状况和人们的生存压力。
该成语可以在多种场合使用,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衣食住行是人们生活的基本需求。成语“衣不及带”不仅反映了个体的贫困处境,也体现了古代社会对财富和生活条件的重视。现代社会中,该成语仍然适用于描述经济不平等和贫困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衣不及带”常让我联想到生活的艰辛和人们为生存所付出的努力。这种成语带有一种悲凉的色彩,提醒我们关注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并激发对改善社会条件的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一位流浪汉,他的衣着确实是衣不及带,让我深感社会的冷漠与无情。这让我意识到,帮助他人、关心社会问题的重要性。
在某个小镇,居民们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人人衣不及带。尽管他们的生活如此困窘,但小镇的孩子们依然怀揣着梦想,希望有一天能够走出这个小镇,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
在英语中,可以用“barely making ends meet”来表达类似的意思,意指生活拮据,难以维持基本生存。在不同文化中,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对贫困和生存压力的关注是共通的。
通过对“衣不及带”的学*,我对贫困这一社会现象有了更深的理解。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思考社会问题时更加敏感。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恰当地运用成语能够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深度。
规素闻符名,乃惊遽而起,衣不及带,屣履出迎,援符手而还,与同坐,极欢。
效节指挥使赵在礼闻乱,~,逾垣出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