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48:0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2:17:12
成语“洋洋得意”由“洋洋”和“得意”两部分组成。“洋洋”形容气势磅礴、声势浩大,“得意”意指心情愉悦、满意。整体上,成语表示一种心情愉快、得意洋洋的状态,通常用于形容人因取得成功或得到赞扬而感到自豪和得意的情绪。
“洋洋得意”的来源相对模糊,但可以追溯到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状态与心态。成语中的“洋洋”最早出现在《诗经》中的“洋洋乎”一词,形容气势浩大,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形容心境的表达。成语的完整形式可能是在明清时期的文人作品中被广泛使用并固定下来的。
“洋洋得意”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得意是一种正面的情绪,常与成功、荣誉相联系。然而,在现代社会中,过于洋洋得意可能被视为缺乏谦逊,因此在社交场合中使用时需注意语境,以免产生负面影响。
“洋洋得意”让我联想到那些在努力后获得成功的瞬间,带来一种自豪感与成就感。这种情感不仅是对自身努力的肯定,也是对未来继续努力的激励。
在我自己的生活中,每当我完成一项重要的工作时,都会感到“洋洋得意”。例如,去年我成功举办了一场活动,得到了大家的赞赏,那一刻我感受到了成就感和自豪。
在某个古老的村庄,村民们为了庆祝丰收,举行了一场盛大的节日庆典。大家洋洋得意,欢声笑语中,舞者们翩翩起舞,欢歌奏乐,仿佛整个天地都在为他们的成功而欢庆。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on cloud nine”,意指非常开心、得意的状态。不同文化中,表达得意的方式多样,但核心情感相通,都反映了人类对成功和快乐的追求。
通过对“洋洋得意”的全面分析,我体会到这个成语不仅仅是对成功的赞美,更是对努力与成就的肯定。在语言学*中,掌握成语的使用可以丰富表达、增强交流的深度与趣味。
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明史·海瑞传》:“瑞既平倭寇,还至南京,封忠介公,食邑千户。瑞既得志,洋洋得意,以为天下莫己若也。”
《宋史·岳飞传》:“飞既平湖湘,还至鄂州,封武昌郡开国公,食邑三千户。飞既得志,洋洋得意,以为天下莫己若也。”
《晋书·王导传》:“导既辅政,朝廷清明,百姓安堵,导洋洋得意,以为天下莫己若也。”
《后汉书·班超传》:“超遂定西域,还至洛阳,封定远侯,食邑千户。超既得志,洋洋得意,以为天下莫己若也。”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既返赵,赵王以之为相,封于平原,号平原君。平原君既得志,洋洋得意,以为天下莫己若也。”
一席话说得夏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