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0:57:2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1:38:39
成语“毁家纾难”的字面意思是“毁掉自己的家庭以解救他人的困难”。基本含义是指为了帮助他人而牺牲自己的一切,特别是指在遇到重大灾难或困难时,舍弃家庭的安宁与财富,全力以赴地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毁家纾难”出自《后汉书·朱儁传》,历史上朱儁为了拯救百姓,放弃了自己的家庭安宁,体现了大公无私的精神。成语强调了个人牺牲和对社会责任的担当,展现了古代士人的高尚情操。
该成语常用于描述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行为,适合在以下场景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个人对社会的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毁家纾难”体现了这种价值观。在现代社会,该成语仍然适用于公益事业、志愿服务等场合,鼓励人们关心他人、奉献社会。
“毁家纾难”传递出一种无私、崇高的情感,给人以感动与敬佩。它让人联想到那些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人物,激励我们在生活中关注他人、帮助他人。
在我参与的一次志愿活动中,有位老人为了帮助附近的孤儿院,几乎倾尽所有,甚至将自己的房屋出租用以筹款。他的行为让我深刻理解了“毁家纾难”的真正含义,并激励我在生活中也要多为他人着想。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描写: “风雨飘摇家已毁,众生苦难心自知。 为救苍生无所惧,舍身赴险意志坚。”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sacrifice for others”,强调为他人牺牲的精神。然而,具体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故事可能有所不同,西方更注重个体英雄主义,而**文化则强调集体主义和牺牲精神。
通过对“毁家纾难”的学*,我深刻感受到了个人责任与社会价值之间的关系。这一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时,能更好地理解无私奉献的意义。
斗穀于菟为令尹,自毁其家以纾楚国之难。
《明史·方孝孺传》:“方孝孺字希直,一字希古,台州宁海人。父克勤,洪武中循吏也。孝孺幼警敏,双眸炯炯,读书日盈寸,乡人目为‘小韩子’。及长,从宋濂学,濂门下士称高第者,孝孺为最。孝孺家贫,毁家纾难,以助军费。”
《宋史·岳飞传》:“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少负气节,沉厚寡言,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飞家贫,毁家纾难,以助军费。”
《后汉书·耿弇传》:“耿弇字伯昭,扶风茂陵人也。父况,以明经为郎,与王莽从弟王邑、甄丰共为三司。弇少好学,习父业,后从光武,光武甚爱之。弇家富于财,毁家纾难,以助军费。”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赵胜者,赵之诸公子也。诸子中胜最贤,喜宾客,宾客盖至者数千人。平原君家财巨万,毁家纾难,以济国之急。”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毁家纾难,非义也。”
公元前665年,楚国令尹子元率军攻打郑国,撤军后就住在王宫,意欲霸占已死楚文王的妻子。楚国的大臣用计除掉子元,让斗谷於菟担任令尹。斗谷於菟看到国家贫弱,就把自己的家产全部拿出来救助国家
某等愿从众志,~,兴复宋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