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20:51:07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7:19:20
“唱对台戏”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在舞台上唱对立的戏,通常用来形容两个人或两方在同一场合中表现出相互对立或竞争的关系。它的基本含义是指在某种情况下,两个人或两方在同一场合中相互对抗、针锋相对,常带有冲突和竞争的意味。
“唱对台戏”的起源与**传统戏曲有关。在戏剧演出中,不同的演员会在同一舞台上唱不同的角色,有时候会出现相互对立的情节。这种演出形式体现了角色之间的对抗关系,进而被引申为生活中的人际关系或竞争局面。该成语较早出现在现代汉语中,逐渐被广泛使用。
该成语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社会中,竞争是常见的现象,无论是在职场、商业还是人际关系中。成语“唱对台戏”反映了这种竞争的普遍性和复杂性,尤其在现代社会中,其用法越来越广泛。同时,它也提醒人们关注对抗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倡导在竞争中寻求合作与共赢。
“唱对台戏”这个成语常常带给人一种紧张、对抗的情感反应,联想到争吵、斗争等情境。这种情绪在表达冲突时非常有效,但也可能引发负面情绪,因此在使用时需要谨慎。
在工作中,我曾经遇到过两位同事因为项目的方向产生了严重的分歧,会议上就像“唱对台戏”一样,双方各执己见,完全不愿意妥协。最后,我们决定采取一种折中的方案,避免了进一步的对抗。
在一个小故事中: 在一个小镇上,有两个面包师傅,他们各自的面包店就在街对面。每当有人提到哪个师傅的面包更好,两个师傅就开始“唱对台戏”,互相指责对方的面包不够好。直到有一天,他们意识到,不如一起举办一个面包节,来展示各自的特色,最后才明白,合作才能带来更多的顾客。
在英语中,有类似的表达“singing a different tune”,意思是指人们在同一**中持有不同的观点,但并不完全等同于“唱对台戏”的对立含义。它更多的是指意见不合而不一定存在直接的对抗关系。
通过对“唱对台戏”的全面学,我认识到这个成语反映了人际关系中的对抗性和竞争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成语不仅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能力,还能帮助我们在不同的社交场合中更加准确地传达情感和观点。这种理解也让我意识到,合作与对抗之间的平衡是社会交往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毛主席说,要唱对台戏,唱对台戏比单干好。
《老残游记》第十七回:“他两个唱对台戏,一个说好,一个说不好。”
《官场现形记》第十五回:“他两个唱对台戏,一个说去,一个说不去。”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十回:“他们两个唱对台戏,一个说有,一个说无。”
《儒林外史》第二十回:“他两个唱对台戏,一个说东,一个说西。”
《红楼梦》第五十四回:“那贾珍贾琏等,也只得唱对台戏,不敢违拗。”
他特别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