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5:33:3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4:12:34
“田父献曝”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田地的主人将刚晒干的谷物献给别人。基本含义是形容人们在某些情况下自愿奉献或分享自己辛苦得来的成果。这个成语强调了分享和付出的美德。
该成语出自《战国策·魏策》。故事背景为战国时期,田父是一个辛勤劳作的农民,他将自己辛苦晒干的谷物献给他人,这一行为体现了农民的善良与慷慨。这个典故传达了分享与互助的精神,反映了古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友善关系。
“田父献曝”可以在多种场景中使用,例如: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田父献曝”在**传统文化中体现了重视人际关系和互助精神的价值观。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仍然适用,尤其在强调团队合作和共享经济的背景下,鼓励人们分享和共同进步。
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温暖。它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提醒我们在追求个人成功的同时,不要忘记帮助他人,分享成果。这样的联想也影响了我的思维方式,让我更加注重团队合作与互助精神。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参加过一次志愿者活动,帮助一个贫困社区的孩子们。在活动中,我感觉到“田父献曝”的精神,大家都自愿奉献自己的时间和资源,看到孩子们的笑脸,内心感到无比满足。这种体验让我更加认同分享和奉献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或许可以这样使用“田父献曝”:
田父献曝情满田,
辛勤付出不言还。
共享丰收心连心,
人间温暖似春天。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于“田父献曝”的成语或表达也存在。例如,英语中有“sharing is caring”,强调分享的重要性和价值。不同文化中对分享的重视程度或许有所不同,但普遍反映了人类共同的道德观念。
通过对“田父献曝”的学,我深刻认识到分享与奉献在社会交往中的重要性。这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实际生活中更加关注他人、愿意付出。在未来的学和生活中,我希望能够更好地运用这一成语,传递积极的价值观。
宋国有田夫,常衣缊黂,仅以过冬。暨春东作,自曝于日,不知天下之有广厦隩室,緜纩狐狢。顾谓其妻曰:‘负日之暄,人莫知者,以献吾君,将有重赏。’
《资治通鉴·汉纪·武帝元狩元年》:“田父献曝,曰:‘曝于野,可以为衣。’”
《后汉书·杨震传》:“田父献曝,曰:‘曝于野,可以为衣。’”
《汉书·食货志上》:“田父献曝,曰:‘曝于野,可以为衣。’”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田父献曝,曰:‘曝于野,可以为衣。’”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田父献曝,曰:‘曝于野,可以为衣。’”
战国时期,宋国有一个没有见过世面的农夫,由于家贫终日穿一件粗麻衣,勉强过冬。第二年春天,天气晴朗,他就脱光衣服在太阳下曝晒,觉得十分舒服,由于没有见过漂亮的皮衣和高大的房子,就对妻子说将把这取暖的办法进献给国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