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2:20:1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8:26:46
“虚实失度”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虚的和实的失去了适当的度量”。它的基本含义是指在事物的表现、策略或行为上,虚与实之间的界限模糊,导致失去应有的平衡和分寸。可以理解为在表面和实际之间,缺乏清晰的辨别和掌握,常用于形容在处理事务时不够谨慎。
“虚实失度”并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来源,但在军事和策略领域常有相关的论述。古代兵书如《孙子兵法》中提到“虚实”是兵法中的重要概念,讲究以假乱真、以实应虚,强调在战争中的策略运用。成语的形成反映了这种思维方式,强调在复杂的环境中,必须准确把握虚与实的关系。
“虚实失度”可以在多种场合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虚实失度”在现代社会中尤其适用,尤其是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虚假信息和真实信息交织在一起,导致人们难以判断真相。它提醒人们在处理各种事务时要保持清醒,避免因缺乏辨别而陷入误区。
“虚实失度”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警惕与反思。它促使人们思考在复杂的环境中如何更好地判断和决策,反映了人们对事物本质的探求与认知。
在日常工作中,我曾遇到过一个同事在项目汇报时,过于强调数据的“虚”,而忽略了实际成果的“实”,导致团队对项目的整体进展产生了误解,这正是“虚实失度”的体现。通过这次经历,我更加认识到在沟通中把握好虚与实的平衡的重要性。
在这片荒野中,风声呼啸,似乎在诉说着一个“虚实失度”的故事。迷雾笼罩着前方的路,真实与幻影交织,我在寻找方向时,心中却充满了疑惑与彷徨。
在英语中,可以用“blurred lines”或“vague boundaries”来表达类似的意思,强调事物之间的界限模糊。在不同文化中,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对虚与实的辨别能力同样受到重视,体现了普遍的认知需求。
通过对“虚实失度”的深入分析,我意识到这一成语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帮助我更好地理解沟通中的细微差别,也促使我在表达时更加注重清晰与准确,避免因模糊不清而引发误解。
一曰矫氏,二曰愈氏,三曰卢氏,诊其所疾,矫氏谓季梁曰:‘汝寒温不节,虚实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