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2:46:07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5:42:27
“积毁销骨”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指积累的毁谤和诽谤最终会导致一个人的名声和身心受到严重的伤害,甚至可以使其骨头都被销毁。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因长时间受到谣言和诽谤的侵害,最终导致毁灭的结果。
“积毁销骨”出自《史记·司马相如传》。这一成语讲述了司马相如因受到谗言和中伤,导致名声受到巨大损害的故事。成语的形成与古代士人面临的舆论压力和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反映了历史上的文化和人际关系的复杂性。
该成语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在受到谣言和恶意攻击后的悲惨境遇。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可能用此成语来描绘角色的内心挣扎和外部压力。在日常对话中,当人们谈论名声受损或被误解的情况时,也可以使用这个成语。在演讲或辩论中,它可以用来警示听众有关谣言的危害。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积毁销骨”在古代社会中尤其贴合士人的生存状态,他们的声誉与个人命运息息相关。谣言和中伤可能导致士人失去地位和尊严。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依然适用,尤其在社交媒体盛行的背景下,谣言的传播速度更快,影响也更深远。
“积毁销骨”带给人的情感反应常常是悲伤和无奈,联想到许多人在面对谣言和不实指控时的无力与痛苦。这让人意识到言论的力量和对他人的影响,促使人们更加谨慎地对待自己的言辞。
在生活中,我曾目睹某位同事因为一则不实的谣言而受到极大的压力,最终选择辞职。这个真实的例子让我深刻体会到“积毁销骨”的含义,也提醒我在与他人交往时要诚实和谨慎。
在一首诗中,我尝试融入“积毁销骨”的意象:
谣言如风卷残云,
积毁销骨泪满衫。
唯有清风拂面来,
不畏流言任我行。
通过这样的表达,展示了在逆境中坚持自我的勇气。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slander”或“defamation”,这些词汇同样指代恶意中伤他人名誉的行为。虽然文化背景不同,但对名声的重视程度相似,说明了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对 reputation 的关注。
通过“积毁销骨”这个成语的学习,我意识到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文化和情感的载体。在表达中,理解成语的深层含义能够更好地传达我的观点,同时也让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对他人声誉的尊重与保护。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资治通鉴·汉纪·武帝元狩元年》:“积毁销骨,积怨成仇。”
《后汉书·班超传》:“积毁销骨,积怨成仇。”
《汉书·贾谊传》:“积毁销骨,积怨成仇。”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积毁销骨,积怨成仇。”
《史记·项羽本纪》:“积毁销骨,积怨成仇。”
而股肱之臣不惟国体,职竞寻常,自相楚剥,为害转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