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9:42:0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8:33:40
成语“奔走呼号”由四个字组成:奔、走、呼、号。字面意思是奔跑和走动,并呼喊和号叫。基本含义指的是为了某种目的而忙碌地奔跑,通常用来形容人们在紧急情况下的活动状态,表达出一种强烈的紧迫感和焦虑情绪。
“奔走呼号”源自**古代文学,最早可追溯到《左传》。在历史背景中,常常用来描述战乱时期,人民在动荡不安中四处奔走,呼喊求救,传达信息。这个成语反映了人们在危机时刻的无助和急迫。
在现代汉语中,“奔走呼号”可用于多种场景,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历史上动荡的时期常常是人们生活的真实写照,因此“奔走呼号”不仅描述了现实中的急迫感,也反映了社会动荡对人们心理的影响。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仍然适用,尤其是在面对社会问题时,强调了人们的紧迫感与焦虑。
“奔走呼号”带给我一种强烈的紧迫感和无助感。它常常让我联想到战乱、灾难时人们的绝望与努力,也激发我对社会问题的关注,提醒我在生活中要更加积极地面对挑战。
在一次社区志愿活动中,我们组织了一个救助行动,许多人为了帮助受灾者奔走呼号,呼吁大家积极参与,这让我深切体会到团结与互助的重要性。
在一首诗中,我尝试融入“奔走呼号”:
风急天高云淡,奔走呼号何处寻?
四方求援声不绝,愿得平安共此生。
这段诗句表达了人们在危急时刻的心声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running around and shouting”,虽然也传达了忙碌和急迫的情感,但在文化语境中,可能缺乏“奔走呼号”所承载的历史背景和深层情感。
通过对“奔走呼号”的学,我深刻体会到语言的丰富性和表达的多样性。这个成语不仅在语言学中帮助我理解情感的表达,也让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敏感地关注周围的动态和社会问题。
守土官帅其吏民奔走呼号,维是祈祷告请,亦无不至矣,而犹雨泽未应,旱烈益张。
《资治通鉴·汉纪五十六》:“操乃奔走呼号,以告于天下。”
《后汉书·袁绍传》:“绍乃奔走呼号,以告于天下。”
《汉书·王莽传上》:“莽乃奔走呼号,以告于天下。”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乃奔走呼号,以告于赵王。”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奔走呼号,以告于诸侯。”
勇敢的国民,一经览到二十一条件,群以为亡国惨兆,就在目前,于是~,力图挽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