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3:08:0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0:14:18
“暮气沉沉”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暮色满天,气氛沉闷”。它通常用来形容一种阴沉、沮丧的气氛或情绪,表达出一种消沉、无精打采的状态。
该成语的起源并不明确,但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学中的描写,常常用来描绘环境或人们的心情。在古典诗词中,常有描写夕阳西下、天色昏暗的场景,往往伴随着人物的失落感和悲伤情绪,这种情感的沉重感即为“暮气沉沉”的体现。
“暮气沉沉”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夕阳常常象征着衰退和无奈,因此“暮气沉沉”不仅仅是描述一种状态,更反映了人们对生活、对未来的思考和感慨。在现代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面临的压力增大,使用“暮气沉沉”来描述生活状态的情况也越来越普遍,反映出社会对心理健康的关注。
“暮气沉沉”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一种孤独和无助的感觉,仿佛身处在无边的黑暗中,未来充满了未知和不安。这种情感的共鸣可以在文学创作中找到表达的空间,使得情感更加深刻和易于理解。
在我个人的生活中,曾经历过一段低谷期,那时我常常感到“暮气沉沉”,对许多事情失去了兴趣。后来,我开始尝试通过**和阅读来调整自己的心态,逐渐走出了这种情绪的阴霾。
我尝试将“暮气沉沉”融入一首诗中:
黄昏染尽天边云,暮气沉沉锁心门。
孤影独行无尽路,天涯何处是归村。
通过这首诗,可以感受到孤独与沉闷的情绪,同时也暗示出对归属感的渴望。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down in the dumps”或“gloomy”,这些短语同样传达出一种消沉的情绪。尽管文化背景不同,但人类对消沉情绪的共鸣是普遍的。
通过对“暮气沉沉”的学*,我认识到语言不仅是表达情感的工具,更是文化与心理的反映。在日常交流中,掌握这样的成语可以更准确地传达感受,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也让我们对他人的情绪有更深的理解与共鸣。
楼堞参差暮气昏。
《红楼梦》第二回:“贾母见他如此,心中不悦,说道:‘你这孩子,怎么暮气沉沉的,一点精神也没有。’”
《清史稿·曾国藩传》:“国藩虽老,而志气不衰,时人谓之‘暮气沉沉’,言其志气衰也。”
《明史·杨慎传》:“慎虽被贬,而志气不衰,时人谓之‘暮气沉沉’,言其志气衰也。”
《宋史·文天祥传》:“天祥虽被执,而志气不衰,时人谓之‘暮气沉沉’,言其志气衰也。”
《晋书·王导传》:“时人谓之‘暮气沉沉’,言其志气衰也。”
宋朝选拔官员一向总是选所谓老成稳健之士,所以朝廷中就充满了须发苍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