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1 12:48:0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6:32:11
成语“终身不齿”字面意思是“终身”表示一生,“不齿”则是指不被齿列,也就是不被认同或尊重。整体来看,成语的基本含义是形容某人的行为或品德极其恶劣,以至于被世人所唾弃,终生都不被接受或尊重。
“终身不齿”出自《左传》,原文为“陈君子之言,终身不齿”。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道德和行为的重视,强调了个人名声与社会评价之间的关系。成语的来源与古代对“齿”的重视有关,齿不仅是身体的一部分,也象征着社会地位和人际关系。
“终身不齿”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的使用场景:
同义成语:
这两个成语都强调了不良行为对个人名声的影响。
反义成语:
这两个成语与“终身不齿”形成鲜明对比,强调个人在社会中的积极评价。
在**文化中,个人的品德和声誉被高度重视,“终身不齿”反映了对道德行为的严苛标准。现代社会中,虽然道德观念有所变化,但这一成语仍然适用于形容一些严重的社会问题,如贪污腐败等。
“终身不齿”给人的情感反应往往是强烈的负面情绪,联想到背叛、羞耻和社会的唾弃。这种情感在语言表达中可以强化对不道德行为的反感,使人更倾向于维护良好的社会风气。
在生活中,曾经遇到一个人因背信弃义而被朋友们所唾弃,大家都认为他做的事情“终身不齿”。这种经历让我更加意识到诚信的重要性,也促使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自己的言行。
在创作中,可以这样运用成语: “在这个风云变幻的时代,那些追求利益而背叛信仰的人,终身不齿,终将被历史的洪流所遗忘。”
在英语中,可以用“infamous”或“notorious”来表达类似的含义,意指声名狼藉。这些词汇在文化中同样具有强烈的负面色彩,反映了社会对不道德行为的普遍反感。
通过对“终身不齿”的全面分析,我认识到成语不仅是一种语言表达,更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成语的深层意义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情感和观点,增强交流的有效性。
屏之远方,终身不齿。
下则斥之远方,~,岂可犹畀祠禄,使尘班列哉?(《宋史·卫肤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