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5:22:5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6:31:55
“终虚所望”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最终的期望只是虚幻的”。它表达了一种对某个期待或希望的失望与无奈,通常指人们对某事的期待最终并未实现,结果是徒劳无功。
“终虚所望”源于古代文人的感慨,反映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思考。虽然具体的出处较为模糊,但这一成语通常与对人生无常、期待与失落的哲学思考有关,常见于古诗词和文人笔记中。
该成语常用于文学作品中,特别是抒发对人生理想未能实现的惋惜与失落。在日常对话中,也可以用来形容对某种承诺或计划的失望。在演讲中,可以作为引导听众反思期待与现实之间差距的切入点。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是一个常见的主题。“终虚所望”反映了对人生苦短、梦想难求的思考。在现代社会,虽然人们对未来的期待依然存在,但面对不断变化的环境,如何应对失望与调整心态变得尤为重要。
“终虚所望”带给人的情感往往是失落和惋惜。它让人反思自己的期待是否过于理想化,同时也引发对现实的深刻思考。在表达时,它可以帮助阐释一种无奈的情绪,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在生活中,我曾对一项工作机会寄予厚望,但最终未能如愿,感受到“终虚所望”的失落。通过这个经历,我学会了调整自己的期待和目标,更加关注过程而非结果。
在一首诗中,我尝试使用“终虚所望”:
青春如梦似水流,
期盼前路共舟游。
终虚所望花自落,
唯有心中念千秋。
在英语中,可以用“false hope”来表达类似的意思。虽然两者在语气和使用场景上有所不同,但都传达了一种对失望的感慨。在其他文化中,如西方文学中也常有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探讨。
通过对“终虚所望”的学,我意识到它在语言学与表达中的重要性,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还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复杂的情感。在表达失望时,它是一个有力的工具,提醒我们面对现实的重要性。
仙姑所见固是,小仙看来,既使所载竟是巾帼,设或无缘,不能一见,岂非‘镜花水月’,终虚所望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