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20:44:1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0:59:54
成语“心非木石”字面意思是“心不是木头和石头”,用来形容一个人有情感和意识,能够感受到情感的变化,具有人性的特征。它通常用来强调人的心灵是活的、富有感情的,而不是冷漠无情的物体。
“心非木石”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描写草的生长与凋零,表达了生命的感伤与不易。成语的使用反映了人类情感的复杂性与深刻性,强调了人心的敏感与脆弱。
该成语可以用于多种语境中,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人性和情感被高度重视。成语“心非木石”反映了对人情冷暖的关注,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强调的“仁爱”。在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仍然至关重要,这个成语的使用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关心彼此。
“心非木石”让我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与理解,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关注他人的感受。这种情感反应促使我在交流中更加敏感和体贴,提升了我的社交能力。
在一次与朋友的讨论中,我提到“心非木石”,强调了在面对他人问题时要保持同理心。这使得我们的交流更加深入,并且我意识到这种表达帮助我更好地理解朋友的感受。
在一首小诗中:
心非木石情难解,
浮云孤行梦亦牵。
问君何以泪千行,
唯愿人间常有暖。
这首小诗表达了对人性和情感的思考,展现了“心非木石”这一成语的灵活性和表现力。
在英语中,可以用“human heart”来表达与“心非木石”类似的概念,强调人的感情和情感的深度。虽然表达不同,但核心思想相似,反映了人类普遍的情感需求。
通过对“心非木石”的学,我深刻理解到情感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这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让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关注他人的感受,提升了人际交往的质量。这个成语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臣虽愚固,心非木石,谨当竭诚效命,以答鸿恩。
《晋书·王导传》:“心非木石,岂能无动?”
《后汉书·袁绍传》:“心非木石,岂能无恨?”
《汉书·王莽传下》:“心非木石,岂能无怨?”
《史记·项羽本纪》:“心非木石,岂能无情?”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心非木石,岂能无感?”
使佳人才子,临风对月,~,岂无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