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6:02:5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0:59:14
成语“下陵上替”的字面意思是“下者侵犯上者,上者让位于下者”,引申义是指地位低下的人取代地位高的人,或是下层对上层的侵扰、替代。通常用来形容社会地位、权力等方面的颠倒与不正当的更替。
“下陵上替”最早见于《尚书·大禹谟》,书中提到“上下相承”,意指有序的传承和领导关系。成语强调了社会和政治秩序的重要性,在历史上常用于警示那些逆势而行、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该成语常用于政治、社会、历史的讨论中。例如,在评价某个政权的更替时,可以引用它来形容下层势力对上层的挑战和取代。文学作品中,如描述历史变迁时,也常用来体现社会变革的激烈与复杂。
在**传统文化中,上下有序被视为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下陵上替”反映了历史上社会动乱和权力更替的现实,警示人们要珍惜和维护社会的稳定。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依然适用,尤其是在讨论政治改革与社会变迁时。
“下陵上替”让我联想到历史的变迁与权力的游戏,常常引发对社会正义与公平的思考。它传达出一种对不公现象的警惕和对正义的渴望。
在我的学*和生活中,曾目睹一些同学在团队中由于能力不足却被推到了领导的位置,这让我想到了“下陵上替”。有时在小组讨论中,我会用这个成语来提醒大家保持公正与理智,不要让能力不足的人影响团队的决策。
可以尝试将“下陵上替”融入到一首小诗中:
权位如潮水,浮沉无常事,
下陵上替间,谁能识真知?
苍天有眼观,世道需公正,
惟愿心中明,常保一份知。
在西方文化中,也有类似的表达,例如“the tables have turned”,指的是权力或地位的逆转。尽管表达形式不同,但核心思想即社会秩序的变化和权力的重新分配是相似的。
通过对“下陵上替”的学,我不仅理解了其字面和引申的含义,更认识到它在历史和社会中的重要性。这个成语提醒我们关注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也在语言学中拓宽了我的表达方式,使我在沟通时更加精准和有深度。
于是乎下陵上替,能无乱乎?
《资治通鉴·汉纪·献帝建安十三年》:“下陵上替,国之常也。”
《后汉书·陈蕃传》:“下陵上替,虽有周公之才,亦不能免。”
《汉书·王莽传下》:“下陵上替,纲纪废坠。”
《史记·秦始皇本纪》:“下陵上替,天下大乱。”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下陵上替,能无乱乎?”
~,虽令不从,此其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