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0:19:1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6:12:57
“卧床不起”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躺在床上不能起身”。它通常用来形容因病或其它原因而不能离开床,暗示一种无能为力的状态。基本含义上,它表达了一个人因病或疲惫而无法活动的状态。
“卧床不起”并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但其字面构成和含义在古代文献中可以找到相关的表达。古代文学中常见因病卧床的描写,反映了人们对健康和生命的重视。成语的使用也反映了**传统文化中对身体健康的关注。
该成语适用于多种场景:
在**文化中,身体健康被视为重要的价值,成语“卧床不起”不仅描述了病痛的状态,也反映了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在现代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更容易感到疲惫,因此该成语在日常交流中依然常见。
“卧床不起”往往带来一种无力感和消极情绪,联想到疾病、脆弱和无助。这种状态可能让人感到孤独和沮丧,同时也唤起对健康的珍视。
我在大学时曾因重感冒而卧床不起,期间感受到身体的脆弱和无能为力的状态。这段经历使我更加珍惜健康,也让我明白照顾他人健康的重要性。
在一首小诗中:
病榻孤影日渐长,
卧床不起梦难藏。
思绪飘飞心似箭,
但愿明朝放晴光。
这首诗通过“卧床不起”表达了病中的孤独与对健康的渴望。
在英语中,可以用“confined to bed”来表达类似的意思,虽然其情感色彩和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不同。在其他文化中,也有类似的表达,但可能侧重于不同的情感或社会背景。
“卧床不起”这个成语不仅仅是对身体状态的描述,它在语言表达中承载了对健康的关注和对脆弱状态的反思。在学*和使用过程中,它提醒我们珍惜健康,并在表达中融入更深层次的情感与思考。
吴主孙休,闻司马炎已篡魏,知其必将伐吴,忧虑成疾,卧床不起。
《清史稿·曾国藩传》:“国藩病,卧床不起。”
《明史·李时珍传》:“时珍病,卧床不起。”
《宋史·岳飞传》:“飞病,卧床不起。”
《后汉书·袁绍传》:“绍病,卧床不起。”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病,卧床不起。”
他回家后就开始生病,~已经有半年时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