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0:58:3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4:47:45
“目瞪口噤”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眼睛睁得大大的,嘴巴闭得严严的。这个成语形容人因惊讶、震惊或害怕而呆住了,无法说话,通常表现出一种极度的惊愕状态。
“目瞪口噤”最早见于《红楼梦》,书中描述人物在遇到意外情况时的反应,体现出一种强烈的惊讶与无言的状态。成语的构成也反映了古代文学作品中对人物情感的细腻描绘,成为描述惊讶状态的经典表达。
“目瞪口噤”可广泛应用于多种语境中: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目瞪口噤”反映了文化中对惊讶和震惊的重视。在某些文化背景下,惊讶往往被视为一种弱点,而在文化中,表达惊讶的方式则更倾向于内敛和沉默。这种表达方式在现代社会依然适用,尤其是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常常会因突发**而目瞪口噤。
这个成语常给人带来一种震撼的感觉,唤起对惊奇和不可思议事物的联想。它也反映了人类在面对未知或突发情况时的脆弱与无助,给人以深刻的思考空间。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有一次朋友突然告诉我他要出国留学的消息,当时我真的目瞪口噤,完全未能反应过来。这个成语在我心中刻下了那一刻的震惊与不可思议,也让我意识到在生活中,时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情况,这种状态是非常真实和普遍的。
在一个故事中可以这样描述: “那一刻,她站在窗前,阳光透过玻璃洒在她的身上,手中拿着的信件让她目瞪口噤。信中写着,父母在异国他乡的意外消息,瞬间,她的世界仿佛崩塌了,所有的声音都被沉默吞噬。”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dumbfounded”或“speechless”,这些词汇也表达了因惊讶而无法说话的状态。虽然不同文化中都有对惊讶的描述,但表达的方式和语境可能略有不同,反映出各自文化的独特性。
通过对“目瞪口噤”的全面理解,我意识到这个成语不仅仅是一个表达惊讶的工具,更是我们在生活中面对突发**时的一种心理反应。学会使用这个成语可以丰富我的语言表达,使我在交流中更具表现力,也让我在面对生活的不确定性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其夕,夏侯生惝恍不寐,若为阴物所中。其仆来告,枚走视之,则目瞪口噤,不能言矣。
《宋史·岳飞传》:“飞目瞪噤口,不能答。”
《资治通鉴·唐纪》:“李林甫目瞪噤口,不敢言。”
《后汉书·袁绍传》:“绍目瞪噤口,不能对。”
《汉书·王莽传》:“莽目瞪噤口,不知所出。”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目瞪噤口,不能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