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47:1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4:47:19
成语“目睫之论”的字面意思是“眼睫毛上的讨论”,用来形容那些肤浅、微不足道的言论或观点。基本含义是指那些不值得一提、很小的议论,通常用于批评某些言论的无聊或无价值。
“目睫之论”出自《庄子·外物》一篇,原文中提到“目睫之论”,用来形容一些狭隘的见解和小的争论。庄子强调了超脱于世俗小事的重要性,这也反映了道家思想中对事物本质的深刻理解,倡导人们要看得更远,不要被眼前的小事所困扰。
“目睫之论”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如: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目睫之论”在现代社会中,尤其在网络环境中显得尤为重要。信息的泛滥使得许多讨论变得肤浅,如何辨别有价值的讨论与目睫之论,是现代人面临的挑战。这个成语提醒我们在交流中要关注实质,避免陷入无意义的争论。
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许多无谓的争吵和辩论,常常令人感到厌烦。它提醒我在沟通中要更加审慎,努力追求更深层次的交流,而不是纠缠于表面的小事。
在我生活中,我曾经参与过一次关于某明星私生活的讨论,大家热烈争论,但我觉得这不过是目睫之论,应该关注更重要的社会**,比如环保或教育问题。这让我意识到,选择讨论的内容可以影响我们的思想深度和视野。
在某个故事中,我可以让角色在一次聚会上说:“我们不应该在这里讨论这些目睫之论,真正重要的是如何改善我们社区的环境。”这样的表达不仅体现了角色的深思熟虑,也能引导情节向更有意义的方向发展。
在英语中,可以用“petty arguments”来表达类似的意思,指的是琐碎的小争论。在不同文化中,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对无意义争论的批评是共通的。
通过对“目睫之论”的深入学*,我认识到在沟通中,选择讨论的内容和深度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影响了交流的质量,也影响了我们对事物的理解和判断。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会更加关注话题的实质,努力避免陷入无谓的争论。
雄作《太玄》以拟《周易》,或者比之吴楚僭王,顾非伪乎,此目睫之论也。
《明史·杨慎传》:“慎以目睫之论,不足以动众。”
《宋史·王安石传》:“安石以目睫之论,不足以服众。”
《晋书·王衍传》:“衍以目睫之论,不足以服人。”
《后汉书·班彪传》:“彪以目睫之论,不足以动众。”
《汉书·王莽传》:“莽自以目睫之论,不足以服众。”
学者于涑水、新安奉为丹书,独反唇于于河汾之元经,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