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23:44:1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4:44:41
成语“目不别视”的字面意思是“眼睛不分开看”,引申为形容专注于某一事物,目光不离开,通常表示对某个事物或人非常关注、专心致志。它强调了对事物的高度集中和专注。
“目不别视”出自《庄子·齐物论》。在这篇文章中,庄子通过各种比喻和哲理探讨事物的本质及其关系,强调人们应当专注于事物的本质而非表面现象。成语的使用反映了道家思想中对专注与心灵宁静的重视。
“目不别视”可以用于多种场景: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专注与内心的宁静被视为重要的美德。“目不别视”体现了这种文化背景,强调专注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保持专注变得愈发重要,这使得这一成语在当代仍然适用。
“目不别视”让我联想到在面对挑战时的专注和执着。它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鼓励人们在追求目标时不被外界干扰,专心致志地投入。
在学外语的过程中,我常常使用“目不别视”的态度来专心听课和朗读。我发现这种专注的状态有助于更好地吸收知识,提高学效率。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目不别视”:
月下独坐思无尽,
目不别视心如焚。
星辰闪烁如人影,
愿守此刻不问尘。
这展示了在特定时刻的专注与思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to keep one's eyes on the prize”,意指专注于目标。虽然具体的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思想都是强调专注的重要性。
通过对“目不别视”的学,我深刻认识到专注在生活和学中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实际生活中更加注重保持专注,追求目标。它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帮助我更好地传达专注和执着的态度。
眼睛不往别处看。形容神情十分专注的样子。
《资治通鉴·汉纪·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目不别视,曰:‘吾其败乎?’”
《后汉书·袁绍传》:“绍目不别视,曰:‘吾其死乎?’”
《汉书·王莽传》:“莽目不别视,曰:‘天下其亡我乎?’”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晋侯目不别视,曰:‘吾其济乎?’”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目不别视,直前曰:‘此天亡我也!’”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因见他姐妹们说笑,便自己走到阶下竹前,挖心搜胆的耳不旁听,目不别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