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1:53:29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4:45:00
成语“目不暇给”的字面意思是“眼睛来不及看”,其中“目”指眼睛,“不暇”表示来不及,“给”则是指供给或提供。这一成语的基本含义是形容眼前事物繁多,让人来不及细看,常用来形容景象壮观或事物丰富多彩。
“目不暇给”最早出现在《庄子》中,原文为“目不暇给,耳不暇聆”,形容视觉和听觉都受到极大的刺激。此成语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美和人文景观的赞美,体现了对环境和生活的细腻观察。
该成语适用于多种场景,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现代社会,随着信息爆炸和消费文化的影响,“目不暇给”常用来形容人们在各种选择面前的困惑和迷茫。它不仅反映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也揭示了现代生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目不暇给”带给我的情感反应是惊叹与愉悦,它让我联想到那些令人难忘的场景,比如初次看到大自然的壮丽风景,或者在博物馆里被艺术品深深吸引。这个成语也提醒我们在快速变化的生活中,保持对美好事物的敏感。
在我的一次旅行中,参观了一个风景如画的地方,山水相映,花团锦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时我真切体会到“目不暇给”的含义,眼前的美景让我来不及细看每一处细节,心中充满了惊叹。
在一个春日的早晨,阳光透过树梢,花瓣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街道两旁的樱花如云霞般绚丽,路人纷纷驻足,流连忘返,仿佛整个世界都在绽放,目不暇给的美景让人心醉神迷。
在英语中,有一个类似的表达是“eye-catching”,但它通常指单一事物吸引眼球,而“目不暇给”则更强调事物繁多,让人无从选择的感觉。这反映了不同文化对美的理解和表达的差异。
通过对“目不暇给”的学习,我体会到它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也让我在描述事物时更加生动形象,增强了我的表达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我会更注意使用这样的成语来表达复杂的情感和体验。
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
《明史·文苑传·杨慎》:“观其诗,目不暇给。”
《宋史·文苑传·苏轼》:“读其文,目不暇给。”
《晋书·王羲之传》:“观其书,目不暇给。”
《文选·张衡·西京赋》:“目不暇给,耳不暇听。”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目不暇给,心不暇思。”
见其扬翚振彩,倏往倏来,~,固非一笼一羽之乐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