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46:17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3:31:11
成语“斯文扫地”字面意思是:文雅的风范被扫除,形容一个人失去了文化修养或文雅气质。基本含义是指人们在某种情况下,特别是在面对粗俗、野蛮或不文明行为时,所表现出的失落或崩溃的文雅气质。
“斯文扫地”出自清代作家李义山的《燕山夜雨》,原句为“斯文扫地,庶几无遗”。该成语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文雅和文化的重视,以及对粗鄙行为的抵制,尤其是在动荡的历史时期,文化的衰败常常伴随着社会的动荡与不安。
该成语可以在多个语境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文雅被视为一种重要的品德,尤其在儒家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强调了个人的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斯文扫地”反映了对这种文化理想的失落和对社会风气的忧虑。在现代社会,随着文化多元化的发展,文雅的标准可能有所变化,但对文雅的追求依然存在。
“斯文扫地”常带有一种失落和惋惜的情感,联想到文化的消逝和社会风气的变化。它提醒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不要忽视文化修养的重要性,保持文雅的气质和行为。
在一次讨论会上,我曾提到某些网络文化现象的粗俗,感叹“斯文扫地”的现象越来越明显。这让我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自己的文化素养,不被周围的粗俗所影响。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使用:
繁华已逝如烟尘,
斯文扫地泪满巾。
古韵犹存心底藏,
愁眉难展与君寻。
这首诗表达了对文化失落的感慨,同时展现了对文雅的追求。
在英语中,类似于“斯文扫地”的概念可以用“loss of civility”来表达,强调社会中对文雅与礼仪的忽视。不同文化对文雅的定义和重视程度有所不同,但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大家对文化修养的讨论愈加频繁。
通过对“斯文扫地”的分析,我认识到文化修养在个人生活中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是对某种现象的描述,更是对个人和社会文化态度的反思。在语言学*中,掌握这样的成语能够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情感和观点。
巡检作巡抚,一步登天;监生作监临,斯文扫地。
《宋史·文苑传》:“斯文扫地,文章之道衰矣。”
《后汉书·儒林传》:“斯文扫地,儒者失其所。”
《汉书·艺文志》:“斯文扫地,礼乐崩坏。”
《史记·孔子世家》:“斯文扫地,天下无道久矣。”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斯文扫地,何以自立?”
完全应当罢课抗议!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