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6:30:4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3:54:24
成语“玉碎瓦全”字面意思是:玉石破碎而瓦片完好。它用于比喻在重大**或斗争中,宁愿牺牲自己珍贵的东西,也不愿意让微不足道的事物受到损害。引申义为:在价值观念上,宁愿牺牲自己的名誉、理想等,也不愿意妥协于些微的利益。
“玉碎瓦全”出自《北齐书·王勃传》。王勃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他在面对朋友的离去与理想的破灭时,感叹自己宁愿如玉石般破碎,也不愿意像瓦片那样安然无恙,却毫无价值。这一成语反映了古人对理想与价值的追求。
该成语在许多场合下都可以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追求理想和坚持原则是被高度赞扬的美德。成语“玉碎瓦全”反映了这种文化价值,尤其在历史上,许多英雄人物都以这种精神激励后人。在现代社会中,虽然有时妥协是必要的,但仍有人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以此成语为指引。
“玉碎瓦全”给人一种强烈的情感反应,勇气、坚持、理想等词汇随之浮现。这种情感激励我们在面对困难时,不轻易放弃自己的追求,而是勇往直前。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我面临着选择:要么为了升职而妥协自己的原则,要么坚持自己的道德底线。最终,我选择了后者,深感“玉碎瓦全”的精神在我心中生根发芽。
在一首诗中,我可以这样表达:
玉碎无惧志犹存,
瓦全何必自安稳。
追求理想心如火,
宁愿破碎不回头。
在英语中,有类似“Better to die on your feet than live on your knees”的表达,意在强调为理想而战的重要性。不同文化中对理想和价值观的重视,使得这一主题在世界范围内都有共鸣。
通过对成语“玉碎瓦全”的学,我更加理解了坚持理想的重要性。这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面对生活中的选择时,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这一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是言语的工具,更是思想的引导。
岂得弃本宗,逐他姓,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资治通鉴·汉纪·献帝建安十三年》:“玉碎瓦全,非所惜也。”
《后汉书·袁绍传》:“玉碎瓦全,非所惜也。”
《汉书·王莽传下》:“玉碎瓦全,非所惜也。”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玉碎瓦全,非所惜也。”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玉碎瓦全,非所惜也。”
夫~,糊涂语也。以张学良之聪明,乃不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