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4:20:3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5:39:18
“势不两全”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指在两种势力或局面之间无法兼顾,难以两全其美。它常用来形容两种立场、利益或选择之间的矛盾,强调在某种情况下必须做出选择,无法同时满足。
“势不两全”源于古代汉语,具体的历史背景并不明确,但其表达的矛盾关系在古代文学、哲学中常常出现。类似的思想在《论语》《庄子》等经典文献中均有所体现,反映了人们在面对选择时的无奈与困境。
该成语常用于以下几种场合: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选择常常被视为一种智慧与责任的体现。特别是在现代社会,面对快速变化的生活与工作环境,个体常常面临多重选择的压力,因此“势不两全”这一成语在当今社会中仍然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势不两全”带有一定的无奈和焦虑感,反映出人在选择中的挣扎与困惑。它让我联想到许多生活中的两难境地,比如职业选择、家庭与工作的平衡等,激发了我对决策过程的思考。
在我个人的生活中,一次职业选择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势不两全”的含义。曾经我同时收到两份工作offer,分别在不同的行业,虽然都很吸引人,但我不得不做出选择,最终选择了自己更感兴趣的领域,尽管放弃了另一份可能更高薪的工作。
在一首小诗中,我尝试将“势不两全”融入其中:
两岸猿声啼不住,
孤舟蓑笠翁独行。
势不两全难选择,
何去何从问明灯。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between a rock and a hard place”,意指在两者之间难以选择,体现了类似的无奈与矛盾。在其他文化中,也存在对两难选择的反映,例如日语中的“二者択一”。
通过对“势不两全”的学,我认识到这一成语不仅仅是描述一种选择的状态,更是一种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在学语言的过程中,这种表达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决策环境,对我日常的沟通与表达有着积极的影响。
今兄弟遘恶,此势不两全。
~,弃儿救姑,此天理之正,而人心之所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