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0:31:05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7:23:08
“能近取譬”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能够近距离地借用比喻”。其基本含义是指能够通过具体的事物或例子来说明抽象的概念,从而使人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能近取譬”出自《论语·为政》。孔子在谈到教育时提到:“子曰:‘能近取譬者,能近取譬者,必能远取譬也。’”这句话强调了用具体事物作比喻的重要性,从而帮助人们领会深刻的道理。
这个成语常用于教育、演讲、写作等场合。在教学中,教师常常用身边的事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的概念。在演讲中,演讲者可能会用具体的故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可以通过细腻的描写来增强主题的表达。
同义成语:以小见大、借物喻人
反义成语:空谈无益
在**传统文化中,寓言、比喻等修辞手法被广泛应用于教化和传承知识。“能近取譬”强调了具体与抽象之间的桥梁作用,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教育和传播领域,这一成语仍然具有重要的适用性。
“能近取譬”让我联想到教育的温暖与智慧。通过身边的故事和事例,人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复杂的道理,这种方式让我在学*时感到亲切和舒适。
在我的学*中,老师常常使用“能近取譬”的方法,比如在讲解数学概念时,总是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来帮助我们理解。这种方法让我更容易掌握知识。
在一个故事中,可以这样写: “她总是能近取譬,像一个智者一样,用树叶的变化比喻人生的起伏,让身边的朋友都感受到生活的深意。”
在英语中,常用“metaphor”或“analogy”来表达类似的意思,强调通过比喻来解释事物的方式。不同文化中,对于比喻的使用都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背景。
通过对“能近取譬”的学,我意识到具体与抽象之间的桥梁是理解和沟通的关键。这一成语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提醒我注重生动的例证和细致的描写,使我的表达更加丰富和有趣。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独夫为我,即曰贪贼;~,即曰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