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5:06:4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2:12:18
成语“波澜壮阔”由“波澜”和“壮阔”两个部分组成。字面意思是“波浪起伏,气势宏伟”。它常用来形容气势宏伟、场面壮观的事物,如自然景观、文学作品、历史**等。基本含义是描述一种壮丽、浩大的景象,常带有激动人心的情感色彩。
“波澜壮阔”最早出现在近现代文学作品中,尤其是描写大自然或宏伟场景的文学作品。这一成语与古代诗词中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在描写大海、河流等场景时,常常使用“波澜”来形容水面的起伏与壮美。这个成语反映了文化中对自然的崇敬以及对宏伟壮观事物的追求。
“波澜壮阔”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波澜壮阔的自然景观常常被视为一种精神寄托,反映了人们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在现代社会,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许多人对自然的向往依然存在,因此“波澜壮阔”也可以用来表达对自然环境的怀念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波澜壮阔”这个成语带给我一种激昂的情感。它让我联想到壮丽的自然景观和历史的涌动,仿佛在感受那种气势磅礴的力量。这种情感也促使我在表达时更倾向于使用富有诗意的语言。
在一次学校的演讲比赛中,我用“波澜壮阔”这个成语来描述**的长江,强调其壮丽的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赏。这让我意识到成语的力量可以增强表达的感染力。
在写作中,我尝试将“波澜壮阔”融入一首诗:
山川壮丽如画卷,
波澜壮阔映心间。
历史长河奔腾去,
梦想随风逐浪翻。
在英语中,可以用“magnificent”或“grand”来表达类似的意思,但往往缺乏“波澜”这一动态的意象。西方文化中也有类似的表达,如“breathtaking scenery”,但其侧重点和情感色彩可能与“波澜壮阔”有所不同。
通过对“波澜壮阔”的学,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成语在语言表达中的丰富性和灵活性。它不仅仅是一个形容词,而是承载了历史、文化和情感的多重意义。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种成语的运用能够使我的表达更加生动和有力。
旅客贫辛,波路壮阔。
《宋史·范仲淹传》:“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
《晋书·孙楚传》:“其水则开窦洒流,浸彼稻田,沟浍脉连,堤塍相輑,朝云不兴,而潢潦独臻,决渫则暵,为溉为陆,冬稌夏穱,随时代熟。”
《汉书·扬雄传上》:“于是玄冬季月,天地隆烈,万物权舆于内,徂落于外,帝将惟田于灵之囿,开北垠,受不周之制,以终古之所履,左苍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招摇在上,急缮其怒,清升逾跇,侯波奋振,合战于藉藉之口。”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于是乎崇山矗矗,巃嵸崔巍,深林巨木,崭岩参差。”
《文心雕龙·时序》:“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
七言诗须~,顿挫激昂,大开开阖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