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1:13:45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2:57:16
成语“摇尾求食”字面意思是指狗摇动尾巴乞求食物。其基本含义是形容人为了获得某种利益而低声下气、恭维迎合,表现出谄媚的态度。
“摇尾求食”出自《后汉书·王允传》。王允为了获取权力和钱财,对权贵谄媚迎合,表现出极度的奴颜婢膝。此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人们为了利益而表现出的阿谀奉承的样子。
在现代汉语中,“摇尾求食”可用于多种场合: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谄媚和阿谀往往被视为负面的行为,反映出人们对诚信和正直的重视。现代社会中,虽然追求利益的行为普遍存在,但“摇尾求食”的态度在一些情况下仍然遭到批评,尤其是在职场和人际关系中。
“摇尾求食”常常带有负面的情感联想,令人想到一种卑微、没有尊严的姿态。这种联想促使人们在表达中更加注意自身的态度,避免过于谄媚的言行。
在我的学*和工作中,曾经遇到过一些同事为了获得上司的认可,频繁地表现出阿谀奉承的行为。这让我反思自己在职场上应保持的态度,既要尊重他人,也要坚持自己的原则。
在一首小诗中使用“摇尾求食”:
月下独行无所依,
人间冷暖皆可知。
低头摇尾求食者,
何曾得见真情痴。
通过诗歌表达对谄媚行为的反思和批判。
在英语中,有类似的表达如“to curry favor”,意思是通过迎合来获取好感或利益。这种表达同样带有负面色彩,反映了人们对谄媚行为的不满。
通过对“摇尾求食”的学*,我更加理解了语言中所蕴含的文化和社会意义。这一成语提醒我在日常交流中保持诚实与真实,反思如何在追求利益的同时,不失去自己的原则和尊严。
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及在槛阱之中,摇尾而求食,积威约之渐也。
《明史·方孝孺传》:“孝孺家贫,常摇尾求食。”
《宋史·文天祥传》:“天祥家贫,常摇尾求食。”
《晋书·王导传》:“导家贫,常摇尾求食。”
《后汉书·班超传》:“超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左右皆笑之,以为狂。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后超果从军,以功封定远侯,食邑千户。”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家贫,常摇尾求食。”
下走被羁系久矣,犹未至~耳!褫吾皮以为鼓,恐亦不足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