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00:1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5:07:04
成语“刀锯鼎镬”字面意思是“刀、锯、鼎、镬”,其基本含义指的是烹饪、切割等工具,象征着刀锋和铁器的锋利。引申义为处于极为危险、痛苦的境地,形容处境艰难,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
“刀锯鼎镬”最早见于《史记·平原君赵成侯列传》中的一句话,描述了赵成侯在面临生死考验时,所处的环境如同刀锯和鼎镬般危险。这一成语反映了历史上人们对生死之际的深刻感受,体现了古代社会对生命脆弱的理解及对艰难处境的共鸣。
该成语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文学作品中用来描绘人物面临的困境;日常对话中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处于艰难的境地;在演讲中则可用来增强情感的表达,呼唤听众的共鸣。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刀锯鼎镬”反映了古代社会对生死的严肃态度。在现代社会,虽然大部分人不再面临生死攸关的考验,但在某些情况下(如重大决策、竞争环境等),这一成语仍然适用,提醒人们珍惜生命,勇敢面对挑战。
这个成语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焦虑和紧张。它使人联想到生存的压力和社会竞争的激烈,激发人们的反思与警觉。在表达时,使用这个成语可以有效传达出紧迫感和无奈感。
在面临重要考试或职场竞争时,我曾用“刀锯鼎镬”来形容自己的压力,表达出我对成功与失败的强烈感受。这种表达让朋友们更加理解我所承受的压力,增强了彼此的沟通。
在某个诗歌中,我尝试这样使用这个成语:
风雨如晦夜难明,
刀锯鼎镬心自明。
不惧艰难向前行,
终会迎来朝霞生。
这首诗通过描绘艰难的处境,展现了不屈不挠的精神。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是“between a rock and a hard place”,意指处于两难选择中。虽然两者都是描绘困境,但“刀锯鼎镬”更加强调生死存亡的紧迫感,而英语表达则更强调选择的困难。
通过对“刀锯鼎镬”的学习,我深刻体会到语言的力量。这个成语不仅仅是对危险境地的描述,更是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深刻反思。它在语言学习中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复杂的情感和处境,丰富了我的表达方式。
丽生自匿监门,待主然后出,犹不免鼎镬。
《资治通鉴·汉纪·汉纪五十二》:“刀锯鼎镬,不足以为臣之刑。”
《后汉书·杨震传》:“震曰:‘臣闻尧舜之世,画衣冠异章服以为戮,而民不犯。何则?至治也。今之刑法,非皋陶之法也,而有司请定法,削则削,笔则笔,救时务也。至于断狱,刀锯鼎镬,不足以为臣之刑。’”
《汉书·刑法志》:“刀锯鼎镬,所以威民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于是下令,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刀锯鼎镬,不足以为臣之刑。”
《左传·宣公十五年》:“刀锯鼎镬,以刑其身。”
如果臣言虚谬,~,即加臣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