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0:48:0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0:04:19
“帘视壁听”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通过帘子看,靠在墙边听”。它通常用来形容隔着某种障碍而观察或倾听,暗示对事物的了解是片面的、不全面的。
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学作品,特别是与隐私、窥探相关的情境中。在古代,帘子和墙壁常常被用作隔绝视线和声音的物体,因而“帘视壁听”生动地描绘了这种行为的情境。
“帘视壁听”可以用于多个场景: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帘视壁听”在**传统文化中,强调对事物的全面理解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随着信息的快速传播,这个成语提醒人们在获取信息时要注意信息的来源和深度,避免因片面了解而做出错误判断。
“帘视壁听”让我联想到隐秘和窥探的情景,带有一种神秘感和不安感。在交流中,它提示我在理解他人或**时,不应停留在表面,而要深入探索。
在一次团队讨论中,有人对某个项目发表看法,我提到:“这样的观点很可能只是帘视壁听,我们需要更深入的数据来支持我们的决策。”这使得讨论更加深入,也引导大家重新审视我们对项目的理解。
在一首诗中,我可以这样使用这个成语:
“窗外花影摇曳,帘视壁听何所知?
若能共赏月华,何必隔窗望夕时。”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是“to see things through a keyhole”,意为透过钥匙孔看事物,暗示对事物的了解是片面的。不同文化中都有对事物片面理解的警示,强调全面了解的重要性。
通过对“帘视壁听”的学,我意识到在沟通和理解中,要努力避免表面的了解,而是要尽量深入探讨。这不仅对语言学有帮助,也对我在其他领域的学*和生活有重要意义,提醒我在获取信息时保持批判性思维和全面的视角。
《芥隐笔记》:欧阳与同院学士出游,遇马践犬,死于道,公试书其事,同院曰:‘有犬卧于通衢,逸马蹄而杀之。’……文意固似欧阳者,然据其时,则穆在先矣。《芥隐》之言,恐亦帘视壁听者耶?亦未为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