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3:46:35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0:04:01
“希世之宝”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世上稀有的宝物”。它通常用来形容非常珍贵、稀有的事物或者人,强调其独特性和珍贵性。
该成语的来源并不明确,但可以推测其构成部分的含义。 “希”表示稀少、难得;“世”指的是世间、社会;“之”是一个连接词;“宝”则是宝物、珍宝。整体来看,成语强调了某种事物在世间的稀有及其价值,类似的表达在古典文学中常见,如对美德、才华等的赞美。
“希世之宝”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中国文化中,珍贵的物品通常与历史、文化传承相关联。“希世之宝”常常用来形容那些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艺术品或道德典范,反映了人们对珍贵事物的向往和珍惜。在现代社会,该成语仍然适用,用于强调某些独特品质或稀有机会。
“希世之宝”带给人一种珍贵和重视的情感。它让人联想到那些值得珍惜的人际关系、不可多得的机会和独特的经历。这个成语提醒我们要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个独特时刻和人。
一次旅行中,我偶然遇到了一位老艺术家,他的作品深深打动了我。我在与朋友分享这段经历时,形容他为“希世之宝”,因为他的艺术风格独特而且极具个人魅力,让我意识到珍贵事物的存在。
在一首诗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希世之宝”:
在繁华喧嚣的城市中,
总有一颗心如希世之宝,
静默而坚韧,独立于尘嚣。
在英文中,类似表达可以是“a rare gem”或“a treasure beyond price”,都传达了珍贵和独特的含义。不同文化中对珍贵事物的理解和表达可能有所不同,但人们对稀有和珍贵的向往是一致的。
通过对成语“希世之宝”的全面分析,我深刻理解到珍贵事物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意那些值得珍惜的瞬间和人际关系。它提醒我在忙碌的生活中停下脚步,去发现和欣赏那些“希世之宝”。
猥以蒙鄙之姿,得睹稀世之宝。
《明史·文苑传·杨慎》:“慎所著书,皆希世之宝。”意指极为珍贵、世间罕见的宝物。
《宋史·文苑传·苏轼》:“轼文章为希世之宝。”意指极为珍贵、世间罕见的宝物。
《晋书·王羲之传》:“羲之书为希世之宝。”意指极为珍贵、世间罕见的宝物。
《后汉书·窦融传》:“融家世二千石,至融七世,以豪侠称,家资巨万,为希世之宝。”意指极为珍贵、世间罕见的宝物。
《史记·龟策列传》:“王者得之,长有天下,四夷宾服。”意指极为珍贵、世间罕见的宝物。
此书世上久不见了,季沧苇、黄丕烈诸人俱未见过,要算~呢!(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三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