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1 01:35:1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3:59:41
“班马文章”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班驳的马与文章。其基本含义指的是文章内容杂乱、风格不一,常用来形容作品缺乏条理性,内容不够精炼。
“班马文章”出自唐代文学家韩愈的《进学解》。在这篇文章中,韩愈提到“班马之文”,用以形容文章的杂乱与不统一。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文人对写作风格的追求,以及对文章结构和内容的严谨要求。
“班马文章”可以广泛使用在各种语境中,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古代,文人对于文章质量的要求非常高,“班马文章”反映了对文章结构与逻辑的重视。在现代社会,尽管文化背景有所变化,但对文章质量的追求依旧存在,尤其在学术写作和职业报告中,清晰、条理性强的表达更受欢迎。
“班马文章”给人的情感反应往往是负面的,联想到混乱、无序和难以理解的状态。这种情感可以影响人对于表达的重视程度,促使人们在写作和沟通时更加注重条理性和逻辑性。
在我的学习和工作中,曾经遇到过一些内容杂乱的报告,导致同事和我在讨论时产生误解。这让我深刻意识到,清晰的表达和逻辑的严谨是多么重要。因此,我在撰写报告时,常常提醒自己避免“班马文章”的出现,确保信息的清晰传达。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班马文章”:
笔下生花如水流,
字句间杂似班马。
一篇文稿难自理,
思绪万千何处发?
这种方式展示了成语的灵活性和表现力。
在英文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hodgepodge”或“jumble”,都指代杂乱无章的状态。在不同文化中,尽管对“文章质量”的关注存在,但对表达方式的标准和风格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对“班马文章”的学习,我深刻理解到条理性和逻辑性在写作和表达中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也让我在实际应用中更加注重结构和清晰度,有助于提升我的语言表达能力。
夔龙礼乐承先范,班马文章勘墨铅。
《宋史·文苑传五·刘筠》:“筠景德以来,居文翰之地,世称‘大手笔’,尤善为四六,深得班马文章之体。”
《新唐书·文艺传上·王勃》:“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号‘四杰’。炯尝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议者谓然。勃文章宏放,非常人所及,炯、照邻可以企之。”
《旧唐书·文苑传上·王勃》:“勃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勔、勮,才藻相类,父友杜易简常称之曰:‘此王氏三珠树,可谓班马文章也。’”
《南史·文学传·江淹》:“淹少以文章显,晚节才思微退,时人皆谓之才尽,实班马文章之士也。”
《晋书·文苑传·左思》:“思少学钟张之书,后更博涉,遂班马文章,自成一家。”
~由夙慧,庾鲍诗句实前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