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6:38:4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6:17:06
成语“历乱无章”由“历乱”和“无章”组成。字面意思是经历了混乱而没有条理,形容事物杂乱无序,缺乏清晰的结构和规律。它通常用来形容事情或情况混乱不堪,无法理清。
“历乱无章”并没有明确的历史出处,但其构成的词汇在古代文学中常用于描绘混乱的局面。类似的表述在古代文献中常见,反映了人们对秩序与混乱关系的深刻理解。
“历乱无章”可以出现在多种语境中: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重视秩序和结构,尤其在家庭、社会和政治层面。成语“历乱无章”反映了人们对混乱的警惕与不满。在现代社会中,面对快速变化的环境,这一成语仍然适用,提醒人们保持条理与清晰。
“历乱无章”带给人一种失控和无助的情感,常常让人联想到繁忙和压力。它使人反思在生活或工作中如何避免失去方向感和组织性。
在我的学过程中,曾遇到过一门课程的复资料杂乱无序,导致我无法有效复*。我用“历乱无章”来形容这种情况,并采取了整理资料的措施,帮助自己理清思路。
在一首关于生活的诗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历乱无章”:
生活如潮水,波涛汹涌,
历乱无章,心绪纷飞。
寻觅方向,宁静归处,
愿于梦中,寻得明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chaotic”或“disorderly”,用于形容混乱的状态。虽然不同语言表达的方式不同,但它们都传达了对混乱的否定态度。
通过对成语“历乱无章”的学*,我认识到语言不仅是沟通的工具,更是文化的载体。它在我日常表达中提升了我的语言能力,帮助我更准确地描述复杂情感和情况。这个成语提醒我在生活和工作中保持条理,避免陷入混乱。
尤来无行伍,历乱如覃葛。
《红楼梦》第五回:“宝玉看时,只见那字迹历乱无章,却是自己平日所喜的几个字。”
《清史稿·文苑传·郑板桥》:“画笔历乱无章,而意境深远。”
《明史·文苑传·徐渭》:“诗文历乱无章,而意趣横生。”
《宋史·文苑传·苏轼》:“其文历乱无章,而气韵自高。”
《晋书·王羲之传》:“书迹历乱无章,而羲之独能以法度自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