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1:18:0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6:17:03
成语“历历可考”字面意思是“清晰可见,可以考证”。它的基本含义是指某种事实或事情非常清楚,能够通过资料或证据进行验证,强调了事物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历历可考”最早见于《论语》中,有一种说法认为它与古代的文献记录和历史考证有关。它强调了历史资料的可信度和可查证性。在古代,许多历史**和人物的真实性往往依赖于史书的记录,因此“历历可考”也反映了对历史研究的重视。
该成语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历史考证是重要的学术活动,学者们通过考古、文献等方式研究历史。成语“历历可考”体现了对历史真实性的追求和重视。现代社会中,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真假信息的辨别愈发重要,该成语的适用性依然存在。
“历历可考”让我联想到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对真相的追求。在我们生活中,很多事情都需要考证和验证,这种追求真理的态度是值得我们尊重和学*的。
在一次学术讨论中,我提到了一项研究的结果,并强调“这些数据历历可考”,以此增强我观点的说服力。这让我意识到,引用准确的资料和事实对于论证观点的重要性。
在古老的书卷中,字迹斑驳的文字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历历可考的历史在每一行间浮现,仿佛在低语,提醒着后人珍惜现在。
在英语中,有类似“well-documented”这样的表达,意指某事有充分的文献记录可供查证。不同文化中对历史真实性的重视程度不一,但都反映了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
通过对“历历可考”的学*,我认识到在日常生活和学术研究中,强调事实和证据的重要性。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我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让我在沟通中更加注重数据和事实的支持,从而增强说服力。
卜子夏为修文郎,郭璞为水仙伯,陶弘景为蓬莱都水监,李长吉召撰白玉楼记,皆历历可考,不能尽数。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其事历历可考,非鬼话也。”
清·赵翼《瓯北诗话·杜少陵诗》:“其用事之确,虽细微必不遗,历历可考也。”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四》:“凡此皆历历可考,非臆说也。”
宋·洪迈《容斋随笔·卷十六·唐朝士俸微》:“以今之制禄,而欲周旋于古,难矣哉!然则唐之官俸,虽薄于今,而历历可考也。”
《旧唐书·方伎传·孙思邈》:“其治病之方,皆历历可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