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7:59:2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0:23:29
成语“一言丧邦”字面意思是“一句话就使国家覆灭”。它通常用来形容因某人的一句话而导致极其严重的后果,特别是对国家或政治的影响。基本含义是警示人们在发表言论时要谨慎,尤其是在涉及国家利益和公共事务时。
“一言丧邦”出自《左传·昭公元年》,原文是“君子之言,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在历史上,这个成语强调了言语的力量和重要性,尤其在国家事务中,君主或官员的一句话可能决定国家的命运。因此,成语体现了古代对言辞的重视,也反映了政治的复杂性。
该成语适用于各种语境,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言语被视为具有极大力量的工具,古人强调“言为心声”。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依然适用,尤其在社交媒体时代,随意的言论可能迅速扩散并引发重大影响。因此,“一言丧邦”作为警示,提醒人们注意言辞的影响力。
提到“一言丧邦”,我联想到许多历史**中,某些领导者因言辞不当而导致的政治危机。这种情感反应促使我更加重视在公共场合或社交媒体上的言辞,避免因一时冲动而造成不必要的后果。
在工作中,我曾因为一时不慎在会议上发表了不够谨慎的意见,导致同事们产生误解。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一言丧邦”的警示,今后必定会更加小心自己的言辞。
在我的短篇小说中,角色因一次无意的发言,揭露了一个庞大的阴谋,最终导致整个国家的动荡。故事中,我提到这一成语,增强了情节的紧迫感和警示作用。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是“a slip of the tongue”,意指口误可能导致意想不到的后果。然而,成语“一言丧邦”更强调的是言语对国家政治的直接影响,体现了**文化对言辞的重视。
通过对“一言丧邦”的学*,我更加认识到言辞的重要性和潜在影响。无论是在日常交流还是在公共场合,谨慎使用语言都至关重要。这一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加深了我对言语责任的理解。
周,隋之季,忠臣结舌,一言丧邦,谅足深诫。
春秋时期,鲁定公问孔子:“一句话可使国家昌盛吗?”孔子说:“君主爱护臣子,关心他们,上下一心,国家可以兴旺。”鲁定公又问:“一句话可以使国家灭亡吗?”孔子说:“不全对,君主一句话下边不提反对意见,久而久之就会走向灭亡。”
圣人说话,磨棱合缝,盛水不漏,如云~,以直报怨,自是细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