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9:21:05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2:22:36
“书通二酉”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书籍通达两个酉时”。其中,“书”指书籍、文字;“通”指通达、畅通;“二酉”则是指一天的两个酉时(即下午五点到七点),在古代,这个时间段常常被视为一个特定的学和交流的时段。整体来看,成语指的是人们在某个特定的时间段内,能够通过书籍进行深入的交流和学。
“书通二酉”最早出自《汉书·艺文志》,书中提到“书通二酉”的重要性,强调在特定的时间段内,要通过阅读与交流来获取知识。这个成语的历史背景与古代的读书惯密切相关,体现了古人对学时机的重视。
该成语通常在以下几个场景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读书被视为重要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成语“书通二酉”反映了古人对学时机的重视。在现代社会,这一理念依然适用,强调在特定的时间段内,通过读书提升自我,增强文化素养。
“书通二酉”带给人的情感反应是对学的向往与追求。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宁静的阅读时光,感受到书籍带来的智慧和宁静。这种情感能够激励我在繁忙的生活中抽出时间来学与思考。
在我的学生活中,我常常会设定特定的时间段来阅读和复。例如,我惯在每天的下午五点到七点之间,进行集中学,这种安排让我更有效率地吸收知识,也让我体会到“书通二酉”的深刻意义。
在一个文学故事中,我可以这样描写: “在书香四溢的古书阁中,时针缓缓移动,正是‘书通二酉’的时刻。学子们沉浸在文字的海洋里,仿佛可以跨越时空,与古人对话,汲取智慧的养分。”
在英语中,类似于“书通二酉”的表达可以是“the golden hour for studying”,强调特定的学时间段。在其他文化中,学时间与知识获取的重要性也被同样重视,体现出知识传承的普遍性。
通过对“书通二酉”的深入理解,我意识到学不仅仅依赖于书籍本身,更与学的时间、环境和心态密切相关。这个成语提醒我在学*过程中,要合理安排时间,以便更好地吸收和运用知识,促进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小酉山上石穴中有书千卷,相传秦人于此而学,因留之。
[陈宗阮]到一十六岁,果然学富五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