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2:21:37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2:22:16
成语“书缺有间”字面意思是“书籍中有空隙”,基本含义指的是在文书、书籍中存在空白或未填写的部分。引申义则表示在某种情况下存在缺陷或不足,特别是在知识、经验等方面。
“书缺有间”并不是一个广为人知的成语,可能是基于某种语境或特定的文学作品中提到的短语。然而,从字面上看,它似乎可以追溯到古代书籍的记录、抄写等场景,强调书籍的完整性与缺失的重要性。
在现代汉语中,虽然“书缺有间”不常见,但可以在以下场合使用:
在**文化中,书籍与知识的完整性被高度重视。古代的书法、文书记录都是追求严谨和完整的。因此,“书缺有间”可以反映出对知识或记录准确性的重视。现代社会中,这种观念依然适用,特别是在信息时代,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更是被广泛关注。
“书缺有间”可能引发一种焦虑感,尤其在面对不足或缺失时,可能会使人感到不安或不满足。同时,它也可以激励人们去追求更高的标准,改进自己的不足。
在我的学*过程中,曾经经历过一次因为资料不全而导致的项目失败,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书缺有间”的重要性。此后,我在整理资料时更加注重细节,确保每一个信息都准确无误。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表达: “书卷千篇皆有韵,唯独缺间多遗憾。 字里行间藏智慧,勿让空白掩真言。”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missing pieces”或“gaps in knowledge”,这些短语同样强调了信息的缺失。在不同文化中,对知识的追求和完整性的重视是普遍的,但具体的表达方式和情感内涵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对“书缺有间”的学*,我认识到在语言表达中,细节和完整性的重要性。这不仅适用于书面表达,也适用于日常沟通。理解并运用成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对于学会更好地传达思想与感情是至关重要的。
《书》缺有间矣,其轶乃时时见于他说。
《资治通鉴·汉纪》:“书缺有间,史官不能尽记。”
《文选·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书缺有间,传者益众,其言益繁。”
《后汉书·班固传》:“书缺有间,莫能详其事。”
《汉书·艺文志》:“书缺有间,学者多疑之。”
《史记·五帝本纪》:“书缺有间,其详不可得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