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6:59:1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8:39:50
成语“融释贯通”由“融”、“释”、“贯”、“通”四个字组成。字面意思是“融”和“释”是指理解和解析,而“贯通”则是指贯穿和通达。整体来看,它的基本含义是将知识或道理融合、解释并贯通,使之形成系统性的理解。常用来形容对某个领域或问题有深入透彻的理解。
“融释贯通”的成语来源较为模糊,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但其构成的字词在古代文献中有所使用,尤其是在哲学和教育的讨论中。更广泛地说,这种表达形式反映了**文化中对知识的追求与对理解深度的重视。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教育和知识被视为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成语“融释贯通”反映了儒家思想中对深层理解和全面掌握的追求。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同样适用,尤其是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深刻理解和系统性思考显得尤为重要。
“融释贯通”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积极的,象征着智慧、理解和深思熟虑。它与个人的成长、学*过程及智慧积累密切相关,给人以启发和鼓励。
在我的学过程中,曾经遇到过一个复杂的数学问题,经过不断的练和请教老师,我终于对其有了融释贯通的理解。这让我在今后的学*中更加自信。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表达:
知识如海浪,翻涌不息,
融释贯通,智慧的光辉。
心中明灯照前路,
探索未知,勇敢前行。
在英语中,可以用“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或“thorough insight”来表达类似的意思,但这些表达方式可能不如“融释贯通”那样形象生动。不同文化中对知识的理解和追求也有所差异,西方文化可能更加强调逻辑和分析,而东方文化则侧重于整体性和联结性。
通过对成语“融释贯通”的学,我认识到深入理解事物的重要性。它不仅在学术研究中有用,更在日常生活中帮助我们形成全面的观点。这一成语强调了知识的整合性,对我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的作用尤为重要。
世苟有通学古之士,潜心冥会,融释贯通,其于程朱继志述事,能补其所未及,是亦程朱之功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