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41:0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8:27:00
“失身匪人”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失去身体(或贞操)的人不是好人”。基本含义指的是与不值得信任的人发生关系,暗示某种道德或伦理上的失落。
“失身匪人”出自《诗经·卫风·淇奥》。其中有“失身匪人,岂敢言之?”的句子,表达了对那些不值得信赖的人或行为的警惕与否定。这一成语在古代文学中常用来警示人们要谨慎选择交往的对象,以免受到伤害。
在现代汉语中,“失身匪人”可以在多种场合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失身匪人”反映了古代社会对道德、贞操的重视。在现代社会中,这一成语仍然适用,因为人们在交友和恋爱中需要保持警惕,避免与不良人士交往。
这句成语常常引发对道德和信任的深思,提醒人们在情感和关系中要保持谨慎。它可能带来一种不安和警惕的情感,促使人们反思自己的社交圈和生活选择。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有一位朋友,她在选择伴侣时没有考虑到对方的品德,结果遭遇了很多困扰。这让我深刻认识到“失身匪人”的重要性,提醒我在未来的交往中更加小心。
在一首诗中,我可以这样表达:
在繁华的街头游走,
失身匪人如影随形。
心中警惕常铭记,
良缘难觅需谨慎。
在英语中,有类似的表达,比如“wolves in sheep's clothing”,意指伪装成好人的坏人。不同文化中都有对不良人际关系的警惕与批判,反映了人们对道德的共同关注。
通过对“失身匪人”的学习,我更加理解了在交友和人际关系中保持警惕的重要性。这一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增强了我在生活中做出明智选择的能力。
吾闻公卿择士,士亦择公卿。刘歆、柳宗元失身匪人,为万世笑。今政自韩氏出,吾肯出其门哉?
孩儿一时错误,失身匪人,羞见公子之面,自缢身亡,以完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