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19:2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2:44:25
“清规戒律”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清晰的规章和戒律。它通常用来形容某种团体或组织中严格的规章制度,尤其是**、学校、军队等机构所制定的规范和行为准则。其基本含义是强调纪律和规范的重要性。
“清规戒律”源于古代和道德规范,尤其常见于和道教等**的修行和管理中。在这些文化中,清规和戒律是信徒日常生活和修行的重要指导原则。具体的历史典故不详,但可以推测其起源与对道德和行为规范的重视有关。
该成语在多种语境中都有应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清规戒律反映了儒家、道家和对于个体行为的规范化要求。尤其在现代社会中,清规戒律的概念可以用于讨论职场文化、团队合作等方面。在追求自由与个体权利的现代社会中,过于强调清规戒律可能导致创新受限,因此需要平衡。
“清规戒律”这一成语给人一种严肃、庄重的感觉,通常与纪律、约束相联系。它也可能引发对传统道德的思考和对现代社会自由的渴望之间的矛盾。
在我个人的学*和工作中,我曾遇到过一些团队因过于强调清规戒律而导致的创新不足的情况。通过灵活调整规章制度,团队的创造力得以提升,这让我意识到规章制度的重要性与必要的灵活性之间的平衡。
在一首诗中,我尝试融入“清规戒律”:
清规戒律如晨曦,
照亮心灵不迷失。
但愿自由随风舞,
在天地间无拘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rules and regulations”,强调制度的严谨性。然而,在一些文化中,规矩可能被视为创新的障碍,反而更加强调灵活变通的做法。
通过对“清规戒律”的全面分析,我深刻认识到规章制度在个人和组织中的重要性。它不仅仅是约束,更是引导,能够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一成语的内涵,有助于我更准确地传达对规章制度的看法和态度。
百丈山怀海禅师始立天下禅林规式,谓之清规。
《新唐书·儒学传上·颜师古》:“师古之学,以经世致用为主,以清规戒律为戒。”
《旧唐书·儒学传上·孔颖达》:“颖达之学,以礼为本,以清规戒律为要。”
《清史稿·儒林传·黄宗羲》:“宗羲之学,以经世致用为主,以清规戒律为戒。”
《明史·儒林传·王守仁》:“守仁之学,以心为本,以清规戒律为辅。”
《宋史·道学传一·周敦颐》:“其学以主静为宗,以清规戒律为要。”
老先生~很多,学生们都很怕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