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21:55:0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2:44:26
成语“清词妙句”由“清词”和“妙句”两个部分组成。“清词”指的是清丽、优美的词句,而“妙句”强调的是精妙、巧妙的句子。整体而言,该成语指的是词句的优美和精巧,通常用来形容文学作品或口才出众的人的文字表达之美。
“清词妙句”并没有明确的历史来源或典故,但其构成的词汇在**文学中有着悠久的传统。“清词”可以追溯到古代文人对词句清新脱俗的追求,而“妙句”则常用于赞美那些构思独特、表达生动的句子。这一成语可能是文人墨客对优秀文学作品的普遍赞赏,反映了对语言艺术的崇尚。
该成语常见于以下几种场景: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诗词歌赋被视为高雅艺术,文人对于文字的追求反映了其修身养性、追求美的生活态度。在现代社会,虽然语言的表达方式更加多样化,但“清词妙句”依然能够体现出一种对文学和艺术的尊重,适用于对文学作品的评价以及对优秀表达的赞美。
“清词妙句”让我联想到优雅、智慧和艺术的魅力。它不仅反映了语言的美感,也激发了我对文学创作的热情。这个成语让我意识到,在表达中追求美感的重要性,能够更好地传达情感和思想。
在我的写作过程中,常常努力追求“清词妙句”。例如,在撰写一篇关于自然景色的散文时,我特别注重用词的选择,力求让文字生动而富有感染力。这种追求使我的作品更具吸引力,也让我在写作中获得更多的乐趣。
我尝试将“清词妙句”融入到一首小诗中:
月下清风送晚霞,
清词妙句入心扉。
静听夜雨轻声语,
诗意流淌如泉飞。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elegant prose”或“beautifully crafted sentences”,但在不同文化中,对语言的欣赏程度和表达的方式可能有所不同。许多文化都重视语言的美,但具体的表现形式和评价标准可能会有所差异。
通过对“清词妙句”的学,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语言的力量和美感。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不仅提醒我追求优雅的表达,还激励我在写作和交流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总之,“清词妙句”是对文字艺术的一种崇高追求,值得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践行。
音义既远,清词妙句,焱绝焕柄。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其诗清词妙句,往往惊其座人。”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七回:“众人看了,都笑道:‘果然比别人又是一样心肠,又是清词妙句。’”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此老腹中,何所有清词妙句,流于笔端。”
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诗:“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唐·杜甫《春日忆李白》诗:“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南宋乐府,~,略尽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