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1:18:3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13:24:56
“音容笑貌”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一个人的声音、容貌、笑容和神态。它的基本含义是用来形容一个人整体的外在表现和个人魅力,通常用于对已故或离开之人的怀念,强调其在世时的生动形象。
“音容笑貌”最早出现在古文中,具体出处并不明确,但可以追溯到对人类情感和记忆的描写。它反映了人们对亲人、朋友的怀念之情,尤其是在他们离世或远离之后,常常会回想起他们的声音、容颜、笑容和神态等特征。
该成语常见于文学作品、怀念文章、悼词或日常对话中。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可能会通过“音容笑貌”来描绘人物的生动形象,增添情感色彩。在日常对话中,使用者可能会说:“我时常想起他的音容笑貌,仿佛他还在我身边。”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音容笑貌”在**文化中具有深厚的情感底蕴,常用于表达对亲友的怀念与思念。它在现代社会中依然适用,尤其是在追忆已故亲友时,能够引发共鸣,进而加深人们对生命和情感的思考。
该成语常给人一种温暖而又伤感的情感反应。它不仅仅是对外貌的描述,更是对深厚情感的寄托。每当提及“音容笑貌”,人们往往会联想到那些值得怀念、珍惜的人和时光。
在生活中,我曾经历过亲人离世的痛苦,常常会在梦中看到他们的音容笑貌,这让我感到既温暖又心酸。当我在朋友聚会上分享这些回忆时,朋友们也纷纷表达了对自己亲人的思念,体现了这个成语在情感交流中的重要性。
在一首小诗中,我尝试融入“音容笑貌”:
春风轻拂旧时路,
音容笑貌似梦初。
月明点滴思念影,
无言寄情寄心书。
这首诗通过意象描绘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voice and visage”,强调声音和外貌的结合。虽然两者都传达了对人的外在特征的重视,但“音容笑貌”在文化中更强调情感和怀念的层面。
通过对“音容笑貌”的学*,我深刻体会到语言中蕴含的情感力量。这一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也让我在表达情感时更加细腻和生动。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这样的成语,有助于增强交流的深度与温度。
恭俭岂可以声音笑貌为哉?
所以直到现在,先生的~,还在目前,而所讲的《说文解字》却一句也不记得了。(鲁迅《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