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1:52:2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4:54:42
“眉来眼去”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通过眉目之间的交流来传递情感或信息。基本含义是形容男女之间含情脉脉的眼神交流和微妙的情感互动,通常暗示着爱情或暧昧的关系。
这个成语的来源并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男女交往的方式。在古代,男女之间的交往受到许多约束,眉目之间的传情成为一种重要的交流方式。在文学作品中,类似的描绘常常出现在诗词和小说中,表现出男女之间微妙的心意。
“眉来眼去”可以在多个场合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爱情常常被赋予含蓄和内敛的特质。与西方文化中直白的表达方式不同,“眉来眼去”体现了古代男女交往中的含蓄美。这种表达方式在现代社会依然适用,尤其在年轻人之间的交往中,仍然存在通过眼神和微妙的肢体语言来传达感情的现象。
“眉来眼去”让我联想到青春时期的懵懂爱情,往往是通过不经意的目光接触和微笑来传递情感。这种微妙的交流不仅充满了期待和幻想,也让人感受到爱情的美好和甜蜜。
在我大学时期,有一次在图书馆偶遇一位心仪的同学。我们之间虽然没有说话,但通过偶尔的目光交汇和微笑,彼此都感受到了那种“眉来眼去”的氛围,最终促成了我们的相识。
在春日的晨光里,柳枝轻拂,两个年轻人在花丛中漫步,眼神交汇间,似乎在诉说着无尽的情愫,正如那句“眉来眼去,情意绵绵”。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有“spark between them”或“eye contact”,但通常较少强调眼神交流的含蓄和情感深度。在西方文化中,直接的交流方式更为常见。
通过对“眉来眼去”的学,我意识到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在汉语中是多么重要。它不仅丰富了语言的表现力,也反映了文化的深层次价值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能使我们的沟通更加生动和有趣。
落日苍茫,风才定,片帆无力。还记得眉来眼去,水光山色。
《儒林外史》第十六回:“那妇人见了,便眉来眼去,笑道:‘你这人,倒也有趣。’”
《西游记》第二十三回:“那妖精见了,便眉来眼去,笑道:‘你这和尚,倒也有趣。’”
《水浒传》第二十一回:“宋江见他眉来眼去,心中暗喜。”
《金瓶梅》第二十三回:“那妇人见他眉来眼去,便也有些心动。”
《红楼梦》第五十八回:“宝玉听了,便眉来眼去,笑道:‘你这话倒也有理。’”
日渐情熟,~,情不能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