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0:07:45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0:10:59
成语“普济群生”由“普”和“济”两个词构成。字面意思为“普遍地救助所有生灵”。在更深层的含义上,它强调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指的是对所有人施以关怀和帮助,体现出博爱的情怀。
“普济群生”最早见于经典,强调菩萨对众生的救助和关怀。菩萨普遍施惠,帮助所有的生灵脱离苦海,因而这个成语也常常与慈悲、善良的主题相联系。其历史背景深厚,反映了对众生平等关爱的思想,尤其在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该成语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尤其是文化,强调对众生的关怀和慈悲精神。“普济群生”不仅是**信仰的体现,也反映了社会责任感。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公益事业和志愿服务中,这一成语依然有着重要的适用性,激励人们关注社会问题。
“普济群生”给人一种温暖和包容的感觉,让人联想到无私奉献、关心他人。它激励人们去思考自己的责任,推动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做出善举。
在我参与的一个公益活动中,我们的目标是为贫困地区的儿童提供学*资料。我们团队时常提到“普济群生”的理念,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帮助更多的孩子改变命运。这种精神不仅激励了我,还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
在一首诗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普济群生”:
白云悠悠遍天涯,
普济群生暖人家。
愿将爱心洒四海,
共筑和谐梦中华。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harity begins at home”或“to love thy neighbor”,但这些表达往往强调的是关爱邻近的人,而“普济群生”则更加强调全人类的关怀,展现出更广泛的博爱精神。
通过对“普济群生”的学,我深刻理解了无私奉献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也让我在生活中更加关注他人,激励我参与到社会公益活动中去。它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提醒我保持对他人的关怀和理解。
应即往精舍中,见竺昙境。镜曰:‘普济众生,但君当一心受持耳。’
《清史稿·世祖本纪》:“普济群生,咸被其泽。”
《明史·方孝孺传》:“普济群生,共臻至治。”
《宋史·礼志》:“普济群生,同归于善。”
《旧唐书·高祖本纪》:“普济群生,咸登仁寿。”
《南史·王僧辩传》:“普济群生,救拔苦难。”
九幽拔苦消灾障,~佑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