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5:59:05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9:18:04
“家道小康”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家庭的生活状况达到小康水平”。其基本含义是指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生活比较富裕,达到了一定的生活标准和舒适程度,通常用来形容一个家庭的安定和富足。
“家道小康”最早出现在《论语》中,孔子提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其中“家道”指家庭的道德、经济状况,而“小康”则是指一种中等富裕的生活状态。小康社会的概念在历史上曾多次提及,尤其是在**的社会发展中,强调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在不同的语境中,“家道小康”可以用来描述一个家庭的生活状态,例如在家庭聚会上讨论时,可以说“我们现在家道小康,生活得很幸福”。在社会讨论或政策分析中,它也可以用来描述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比如“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实现了家道小康”。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家道小康”在**文化中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是对家庭生活水平的描述,也反映了社会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在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道小康”成为了许多家庭的奋斗目标,代表着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心。
“家道小康”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积极的,联想包括幸福、安定与希望。它让人们意识到生活的美好和努力的重要性,激励人们为实现更好的生活而奋斗。
在我生活中,我曾经见过一个朋友的家庭经历,从拮据到逐渐富裕,最终实现了家道小康。他们通过勤奋和智慧,改善了生活条件,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家道小康”不仅是物质的富足,更是家庭和谐与幸福的体现。
在一首描述生活的诗中,我可以这样写: “春风化雨润心田, 家道小康乐无边。 白头携手共此生, 岁月如歌愿常连。”
在英语中,“comfortable life”可以与“家道小康”进行比较,虽然它并不完全涵盖“家道”的概念,但都传达了一种生活水平的良好状态。在其他文化中,例如日语的“中流家庭”(中流家庭),也反映了类似的中等富裕生活的概念,显示出不同文化中对家庭富裕的共同价值观。
通过对“家道小康”的深入分析,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仅是对生活状态的描述,更是对家庭幸福和社会进步的象征。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传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红楼梦》第五十三回:“家道小康,不愁衣食。”
《清史稿·食货志》:“家道小康,衣食无忧。”
《明史·食货志》:“家道小康,岁入颇丰。”
《宋史·食货志下》:“民家道小康,皆赖其利。”
《晋书·食货志》:“家道小康,足以自给。”
他算得是家道小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