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0:16:17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1:48:46
“成群结党”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人们聚集在一起,组织成群体或团体。其基本含义则通常指以某种共同目标或利益而聚集在一起的人群,往往带有负面的色彩,暗示这种聚集可能是为了排斥他人或形成小团体。
“成群结党”源于古代汉语,早期的文献中就有类似的用法。该成语的具体出处并不明确,但在历史上,社会团体和组织的形成常常与政治、经济、文化等背景密切相关。成语的使用反映了人们对集体行为的观察和思考,尤其是在权力斗争或利益冲突的环境中。
在不同语境下,“成群结党”常用于: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成群结党”反映了社会中群体行为的复杂性。在特定文化或社会背景下,群体的形成可以是出于互助、支持,但也可能因利益冲突而导致排斥和矛盾。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社交网络的发展,人们的“成群结党”现象愈加明显,既有积极的社交意义,也伴随着社交隔阂和排斥现象。
“成群结党”让我联想到社会中的小团体和派系斗争,常常带来一种复杂的情感反应,既有对团体归属感的渴望,又有对排外行为的不满。这种矛盾的情感使我在与人交往时更加关注群体的影响力。
在我的生活中,曾有一次参与社团活动的经历。社团内部分人群体关系较为紧密,形成了小圈子,而我作为新成员,感到一开始难以融入。这个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成群结党”这一成语的现实意义。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月下成群结党影,谈笑风生共此生。”
这句诗展示了在特定环境下,人们聚集在一起的温馨与热闹。
在英语中,“clique”可以用来表示类似的意思,指一群关系密切的人,常常具有排外性。尽管“成群结党”在中文中更多地带有负面色彩,但在某些英语语境中,这种聚集行为也可能被视为友谊和支持的体现。
通过对“成群结党”的学习,我更加理解了语言中如何反映社会行为和人际关系。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也让我在表达中更加注重对人际关系的观察和思考。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成语的深层意义和文化背景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这人却是鬼计多端,有不少的成群结党的党徒。
《资治通鉴·唐纪》:“李林甫成群结党,以固权位。”
《后汉书·宦者传》:“宦者成群结党,以专朝政。”
《汉书·王莽传》:“莽成群结党,以篡汉室。”
《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成群结党,以乱秦政。”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齐人成群结党,以攻鲁。”
你们~的来这里干什么?